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撼动感官的视觉冲击:佳士得香港春拍赵无极精选杰作一览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8-05-18

“赵无极曾经说过,色彩是能表达一种空间感的光。”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说。5月26日,“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 融艺晚间拍卖”将呈献一系列赵无极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人们可以一窥这位法籍华裔艺术家在创作的不同阶段对于色彩的精妙运用。

1950年代,赵无极由具象主义转投抽象艺术,他当时所创作的彩色抽象油画不再重视形态,反而更具深度,生动自然。

赵无极早期探索抽象艺术时曾深受史前艺术启发。他在1950年代的多幅油画也结合了符号和象形文字,类似商朝用作占卜的甲骨文。在作于1955年的《雪花飞舞》中,赵无极巧妙地将符号融入由粉红色、绿色、蓝色、土黄色、橙色和紫色交织的背景中,画面的“光像是充满在一个空间里,然后他的文字就像在漂浮,慢慢地漂浮移动、在转动”,从而形成了张丁元所描述的“无限的视觉效果”。

1959年起,赵无极决定不再为作品命名,因为他不希望作品受到默认的命题所限。他的画作由此开始展现一种崭新的力量,逐渐演化成刚劲的笔触和更多的厚涂颜料。1960年代,他依然继续着色彩、光线、空间和动作之间的试验。

《02.11.59》清楚地显示了他对于创作转变的信心。这幅令人惊艳的作品在黑色的背景上添上一抹鲜亮的黄色,犹如一束穿越黑暗的光,在深不可测的空间中四散。作品亦展示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笔法。张丁元表示:“在这张黄色的抽象作品中,赵无极描写了一种自然景观,就好像从一个洞窟或一个峭壁之间,人们突然发现了光。”

同年赵无极亦创作出充分展现出原始力量的《14.12.59》一作。红色令人想起生命、火焰、血液和热情,而这些澎湃的力量被视为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同时,构图中央的白色光团可以理解为希望和可能性的象征。“赵无极创作出的视觉冲击撼动着观者的感官。”张丁元说,“这件作品可以被解读为对日出的描绘;我们不但能感受到其中的热力,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动作和不稳定性。”

从1980年代起,赵无极探索色彩的手法变得更加大胆创新、不受拘束。于1991年完成的《05.10.91》揉合了清新夺目的紫色、粉红色、翠绿色、墨绿色和深绿色。他利用细腻而疾劲的黑色直线笔触,在画作中间呈现犹如泼墨效果的自然图案。在他的作品中,这种图案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强烈情感的表达,乃至一种神圣的感觉。

除了上述将于5月26日晚间拍卖亮相的赵无极作品外,5月27日举行的“亚洲二十世纪艺术日间拍卖”也将呈献一系列精选赵无极佳作。

精选拍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