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花“团凤牡丹”云蝠莲瓣纹尊 高 33.5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瓷业发展至乾隆极至鼎盛,瓷工熟练掌握各类釉彩烧制技法,承袭前代传统的同时,更力求创新。乾隆皇帝好古,其时承古创烧器类成就突出,此尊即为一例,可谓乾隆仿宣器之创新力作。此尊中,最为引人注目者当属其“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识,以“清”、“乾”二字写法特别,其特征显示书于乾隆早期唐英任景德镇督窑官之时,书款时间应早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其中,“乾”左中为“田”而非“日”,世知此写法或为唐英亲笔。此尊,拟古创新,胎质洁白细腻,纹饰依序列布,秩序井然,青花发色沉雅,点缀于疏朗白地之上,别出意蕴。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上拍一件“清乾隆 青花团凤牡丹云蝠莲瓣纹瓶”( Lot1924),形制与本品相同,纹饰相反,当为一对。
参阅:
2011年10月5日 香港苏富比“清乾隆 青花团凤牡丹云蝠莲瓣纹瓶” Lot1924
2012年5月11日 天津文物“清乾隆 青花团凤纹瓶” Lot0408
2012年春拍至今,泓盛已先后推出“应物澄怀”、“嘤鸣和秋”、“胜上春台”三场大型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卖,循序渐进,意图首先从审美视角提请广大赏藏家在收藏古代艺术品之时脱却功利之心,澄心观物,以体达其美学价值为基准;其次呼求认同泓盛经营理念之志同道合者一同参与至古代艺术品的欣赏、收藏与推广事业中;最后泓盛甄选以康雍乾三代为主的官窑精品,以合理的价格回馈广大赏藏家。
2013新年春拍在即,泓盛将隆重推出新一期“胜上春台-宫廷瓷器专场”与“嘤鸣和秋-瓷器工艺品专场”,两个专场将延续秋拍定位,继续为古代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发展践行所有。纵观此次拍品,依旧精品层出,望与广大赏藏家同鉴。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高 31.7cm
“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为洪武朝之经典品种,同类器见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著名私人收藏,同类风格则见青花与龙泉青釉刻花品种,尽显朱明开国之官窑气象。若以所绘主题纹饰划分,可有以下四类:一、缠枝扁菊纹;二、缠枝牡丹纹;三、折枝牡丹纹;四、竹石芭蕉三友纹。前二者为主流,公私收藏机构中不乏精品,后二者为孤品,分别为台湾鸿禧美术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洪武瓷器在很长时期内不为古瓷研究者认知,直至上世纪中下叶,随着明故宫遗址与明代御窑厂的发掘,方才得以确认。此后,洪武瓷器作为元明过渡的重要时期被给予高度肯定,此后其市场价值一路飙升。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图197)
《中国历代陶瓷鉴赏4-明官窑》 “明洪武釉里红菊花玉壶春瓶”
《The Alan Chuang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图7)
清乾隆 霁蓝釉描金缠枝西番莲纹四系鱼篓尊 高 10.9cm
“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红彩篆书款。
蓝地金彩是景德镇的传统彩瓷品种,始烧于元代,盛于清朝,乾隆一朝堪称中国彩瓷发展之巅峰时代,《陶雅》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当时瓷彩追求华丽风格,霁蓝描金因其富丽特征,于乾隆早期开始盛行,清宫档案将这类彩瓷通称为”洋彩”。此尊即为乾隆当朝产物,内府档案称之为”洋彩金花霁青”,乾隆一朝,霁蓝金彩器皿留存不多,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清宫遗留仅见三例。此件造型娇巧,肩部装饰环形四系少见,其形小,既适于随身携带把玩,又可放置案头陈列装饰,乾隆朝宫廷陈设或御用随身百宝箱中颇多此类器物,档次极高。观其做工,更为精细,霁蓝深沉凝重,金彩绚丽夺目,可谓有清一代御瓷罕有之佳品,殊为珍罕。检阅公私典藏资料仅见2011年12月6日 北京保利”清乾隆 蓝地金彩四系小尊”(Lot5115),可兹比较。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 “清乾隆 斗彩描金璎珞八吉祥纹双耳罐”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清乾隆 霁蓝釉描金方盖罐”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乾隆霁蓝釉金彩万福宝相纹盖盅”
2011年12月6日 北京保利 “清乾隆 蓝地金彩四系小尊” Lot5115
清乾隆 松石绿釉金彩寿字纹香筒 口径 6.1cm 高 22.4cm
“乾隆年制”四字二行阳刻篆书款。
筒腹中域松石蓝地,其上,浮雕八行五列共四十金”寿”顺序排列,”寿”采用各式篆体,无一重复,推当为乾隆万寿节烧制,万寿为人君之始,乃封建君主之诞辰,取万寿无疆之义。中国传统尊孝,因此,作为”民之父母”的帝王诞辰备受历朝重视,早于商周时期,已有祝寿之风,但唐朝以前并未形成为帝王祝寿之固定节日,直至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尚书左丞相源干曜、右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上表,请以玄宗诞辰八月五日为”千秋节”,举国欢庆,此风一开,便为继承。为皇帝祝寿之万寿节同为清宫的重要典礼活动之一。同类瓷器,目前市场仅见两件,其一为2012年3月22日纽约佳士得封面作品”松石绿地描金寿字纹双狮耳壶”(Lot2112),其二即为此件拍品。保存完整,尤为可贵。
参阅:
2012年3月22日 纽约佳士得 “松石绿地描金寿字纹双狮耳壶” Lot2112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乾隆 绿地堆花金彩串枝花纹菊瓣式盆奁”
清雍正 甜白浮雕”三羊开泰”纹罐 口径 6.5cm 高 18.2cm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
罐腹浮雕”三羊开泰”主题,《易经》有:”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此本描摹冬去春来,阴气渐消阳气日长之自然气象,却因三阳之月万物复苏,勃发生机而出”三羊开泰”之吉语,以祝颂新岁拥有良好开端。”羊”与”阳”同音,是以三羊相聚以寓此意。此类罐除故宫有同类收藏外,首次亮相于市场,值得期待。
清乾隆 仿哥釉蒜头瓶 高 39.5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此类瓶式因口头部鼓圆似蒜头得”蒜头瓶”之名。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窑址尚未发现,在宋人文献中亦未见记载,直至元代有”哥哥洞窑”之称,明《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将其正式列为名窑之列。哥窑与官窑相类以开片为特征,就此《格古要论》评:”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 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此瓶乾隆仿哥窑制品,形大,造型端雅,开片装点精美。
参阅:
《The Alan Chuang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清乾隆 天蓝釉菊瓣蒜头瓶”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夔龙纹双铺首海棠尊 高 37.1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阴刻篆书款。
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多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案制作,纹饰题材涉及广泛,几乎每件器物皆饰多层图案,一方面成就华丽风格,另一方面明晰而规律的纹饰亦彰显出图案化特征。此器,造型别致,如海棠一朵含苞欲放,器身线条隽秀,甚为优美。浮雕饰纹满布周身。值得收藏。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荸荠瓶 高 39.0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划刻篆书款。
形如荸荠。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是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的高温黄釉品种,古代铁结晶釉之一。因其釉色黄绿相间颇似茶叶细末得名,而色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明代御窑厂所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如鳝鱼皮色,称”鳝鱼黄”,《陶雅》云:”鳝鱼颇以成化仿宋者为上。”清代康熙时臧窑有蛇皮绿、 鳝鱼黄等名目;雍正时釉色多偏黄,有茶无末,俗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观之,造型端庄规整,釉质润泽,呈色深沉,兼备”茶””末”,圈足施紫金釉作铁足状,胎釉结合处锯齿纹明显,乾隆前期官窑精品。
参阅: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乾隆 仿汝青灰釉瓶”
清道光 珊瑚红地五彩”九秋”碗 口径 12.8cm 高 6.4cm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珊瑚红地五彩绘”九秋图”,”九秋图”为清代官窑瓷器装饰题材之一,一般绘桂花、菊花、秋葵、鸡冠、芙蓉、秋海棠等各式秋季花草九种,寓意同庆丰年。观之,荣花纤叶缠环交织,红、黄、蓝、绿,彩色斑斓,全无邻冬凄凉,只觉盛秋之丰。此式彩瓷碗始创于康熙后期,历经雍、干、嘉、道四朝停烧,是清宫御瓷之经典名品。相较前朝,道光一朝烧造数量稀少。此类瓷器今人一般称之为五彩,而乾隆至道光时期清宫陈设档与造办处活计档皆将其视为珐琅彩瓷,或将其与珐琅彩瓷一起安放收储。此碗乃道光官窑承袭清宫传统之精品力作。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口径 10.1cm 高 37.5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赏瓶创烧于雍正朝,初名”玉堂春瓶”,因其多以青花绘缠枝莲纹,意寓”清廉”,故常被帝王用作赏赐用瓷,以期臣下为官清廉,故又名”赏瓶”。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将赏用瓷瓶亦画样呈览,交年希尧烧造些来”,档案中之”赏用瓷瓶”即应指赏瓶。赏瓶自雍正朝创烧伊始,即成为清代御窑瓷器之经典品种,一直延续烧造至宣统朝,其间从未间断。
目前所见乾隆朝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分为两种:一种为延续雍正朝之作,其肩部饰三组凸弦,腹部上丰下收,所绘缠枝莲花为单层排列;另一种为乾隆朝创新之作,其腹部浑圆,不饰凸弦,足际起唇边一周,腹部缠枝莲花为双层。本品即属延烧雍正之品种。
参阅:
《清代瓷器赏鉴》”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纹赏瓶”
清康熙 青花团龙纹茶圆一对 口径 9.3cm 高 6.2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青花双圈周围。
团龙、团凤纹为清代官窑传统纹饰,常见多为五寸碗,三寸者少见。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雍正十年(1732)七月初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宫殿监副侍李英交出白地红龙茶圆一件。传旨:此茶圆款式、花样俱好,着烧造磁器处照样烧造些送来。”可见,此类茶圆乃清宫御用之物,青花品种外亦有釉里红制品,目前市场上所见稀少,团龙者较团凤者更珍。
铜鎏金镶嵌绿松石菩萨立像 高 47.3cm
铜铸鎏金。藏传佛像之精美力作。
来源:1994年10月11日 荷兰佳士得 Lot169
清乾隆 铜泥金”六品佛楼”舍利佛坐像 高 15.8cm
黄铜浇铸,肉身泥金。
双层卡垫,刻划细碎花饰,上层中铸”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层前中刻”舍利佛”名款,后中刻”般若品”品间款。
据特征,乃清乾隆宫廷造办处典型之作,与梵华楼般若品部舍利佛整体风格如出一辙,亦当出自宫廷六品佛楼八处之一的般若品间。清代乾隆皇帝信奉佛教,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清宫先后修建与装修的六品佛楼达八处之多。但除却梵华楼外,大都毁于战火或其他灾难,楼中供奉佛像大都毁坏、散失。可见此尊舍利佛像之珍贵,其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足以印证其收藏价值。惜底部装藏遗失。
参阅:
故宫博物馆编《梵华楼》第一卷紫禁城出版社 2009年
2011年11月19日 北京瀚海 “清乾隆 舍利佛” Lot3822
明 “大明宣德年制”款云龙纹双象耳炉
口径 10.0cm 高 6.4cm 重 599.6g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铸刻楷书款。
明清铜炉多以简素为主,繁复雕饰成其特色,值得收藏。
“之谦”刻芙蓉石观音钮印章 长 3.2cm 宽 2.0cm 高 13.2cm
印文:得失自由心生
边款:得固不喜,失亦不忧。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之谦。
田黄薄意刻印章 长 7.2cm 宽 5.0cm 重126.2g
此章,田黄雕成。整观恰小山一座,周身浅浮雕意刻,一面古树石桥,二人探寻相望;一面山屋小径,小童嬉戏玩耍,前后画面以曲径勾连,同释故事。底面素平,未刻印文。田黄质密,莹润光滑,随形雕就,用刀细腻,橘色沁纹条束装点,意趣别出。
清 白玉带皮圆雕仕女婴戏立件 高 15.5cm
此立件,白玉带皮圆雕成型。一仕女高盘发髻,面容丰满,其身着裙衫并足而立,腰间系带,衣褶随形,侧摆巧雕荷叶一团,仿若置身莲荷之间,夏意爽朗。其身,后插蒲团,前挎竹篓,篓框之中小儿屈躬竖立,一手握篓绳,一手扶荷梗,顽皮模样。整观,造型巧作心思,玉质莹润清透,刻刀细腻流畅。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