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张晓刚:当代艺术风潮中的“浪尖”人物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07-07-31


张晓刚  《大家庭之一》  1996年   布上油画   150×190cm   香港汉雅轩藏

张晓刚无疑是当代艺术风潮中的“浪尖”人物,很多人已将他冠以“当代艺术领袖”的头衔。他的作品从前几年纽约苏富比以98万美元成交开始,一路高歌猛进:伦敦、纽约、香港、北京等地,他的画作成交价不时爆出一系列的天文数字,880万港元、76.96万英镑……一直到《天安门》拍得1800万港元。纽约苏富比一场春季拍卖会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他的作品《血缘系列:三个同志》以211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出,成为那场拍卖会中最昂贵的拍品。

在全球艺术拍卖热潮所推动的赫赫名气之下,张晓刚名字飚进了全球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列,与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杰夫·昆斯(Jeff Koons)、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杰斯帕·琼斯(Jasper Johns)、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及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著名当代艺术家并驾齐驱。自从他的一幅作品被世界顶级当代艺术收藏家Charles Saatchi以15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后,他在美术界的地位已经更加不可摇撼了。

张晓刚1958年生于昆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与罗中立、何多苓、毛旭辉等四川艺术家都是同学。他出名稍晚一些,起于’85新艺术期间他和另外几名艺术家组成的名为“新具像”的“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其作品大多都借鉴了超现实主义,与最早成立的王广义的“北方群体”相呼应,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两个重量级艺术团体。当时他的作品已经在美术圈内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并受邀参加了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之后张晓刚被多次邀请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亚洲当代艺术邀请展、布鲁塞尔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内外顶级艺术大展,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等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力遍及全世界,被多个国外艺术机构评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张晓刚已经成为中国艺术不可能绕过的名字,在很多西方人心目中,张晓刚和王广义这两个名字就代表了中国现当代艺术。Coutt's国际当代艺术基金会、马爹利艺术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先后向张晓刚颁发“当代亚洲艺术新人奖”“年度最杰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和奖项,而他往往是这种国际大奖的第一位中国获奖者。

眼下的张晓刚无疑是最受世界市场和藏家欢迎的超级明星。“他当然具有偶像的性质,”有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评价他,“这就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典型形象。”

艺术对他本人来说,最富魅力的就是它的某种“模糊性”,或者说是一种“中间状态”。因为它使艺术家更加地贴近现实在其心灵中的投影——它们似一团团血肉模糊的球体,沉甸甸地压在那里,散发着它独有的气息——能深切地体会到它所包含的普遍意义。在通过最朴素的绘画手段的塑造过程中,使他能够贴切而自然地接近自己心灵的深渊,在控制中寻求生的意义和自由的价值,进入一种新的体验之中。

1993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经验”画展》为起点,张晓刚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以中国生活中常见的家庭合影或个人登记照作为素材,画了一大批木然、死寂而又俊俏、标致的人像。其形象是中性且无个性的。从衣着、发式、佩饰等均可见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痕迹。这些人像不仅在装束和表情上和我们保持着历史的距离,而且以一种具有穿透力的目光顽强地注视着我们,试图触动我们深藏于内心的伤痕。背景的晕染是含混的暖昧的,突如其来的光斑是异样的和魔咒式的,张晓刚把最市俗的炭精画像技法作了有意思的转换,通过画面上的揉擦,创造了特殊的视觉效果,一种灰蒙蒙的质地感,仿佛是历史灰尘永远笼罩着整个画面。

他的作品把建立在血缘家族制度基础上的历史问题引向当代,以个人特殊的精神体验来指证社会病态,在最直接最通俗的图式中,象征性地提示我们经历过并正在经历的时代。

张晓刚对意识形态和流行文化的批判性不再是一种观念的表达,而是具体化为个人,家庭的历史经历和生活状态,可以说张晓刚真正找到了艺术观念和文化意识的切入点,即感觉对象的实在性和具体性。他不是把社会现实和文化状态的感受简单地加以反射,而是通过中国人的具体生活经验向内心追求,以肉身化的深度体验和特征化的综合语言去维护精神的独立性和发出疑问的权利。

不管张晓刚倾向个人还是倾向社会,他都是一位内心独白式的艺术家,冥想、沉思、孤独自语,即使有某种通俗性,他也摆脱不了深度的纠缠。当他在生活中不时以肤浅作为包装时,其作品的历史因素和时间因素却有增无减。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知识分子的道义和责任注定了这一代艺术家难以有玩世的轻松和娱乐的调侃。当代文化并没有提供取消精神深度的真正理由,即使终极已被消解——人类精神追求的光荣而又徒劳的顽强性,本身就是对人的证明。

 

艺术简历:

 

1958   出生于昆明

198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个展

1989   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遗梦集》

1997   北京中央美院画廊《血缘:大家庭1997》

1998   台北汉雅轩画廊《血缘:大家庭1998》

1999   巴黎法兰西画廊《同志》

2000   纽约Max Protetch 画廊《张晓刚2000》

2003   巴黎法兰西画廊《失忆与记忆》

2004   香港艺术中心《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

2005   纽约Max Protetch 画廊<张晓刚2005>

2006   北京公社画廊《Home——张晓刚》

日本、东京、东京艺术中心、《张晓刚展》

韩国、首尔、ARTSIDE画廊《失忆与记忆》

 

·群展

1989   中国、北京 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1991   美国、加洲亚太艺术博物馆《不与塞尚玩牌---中国前卫艺术展》

1992   中国、广州《九十年代中国美术〈油画〉双年展》获优秀奖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北京、广州、重庆、沈阳、上海、南京等地巡回

1993   香港、艺术中心《后89中国新艺术大展》

       澳大利亚、悉尼当代美术馆《“毛”走向“波普”》

       英国、伦敦马博罗画廊《后89中国新艺术》

       中国、成都《九十年代中国美术---中国经验》

1994   巴西、《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获铜奖

1995   意大利、《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

       西班牙、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前卫艺术15年》

       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中国新艺术》

       德国、汉堡国际前卫文化中心《从国家意识形态走出---中国新艺术》                 

1996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

       英国、爱丁堡THE FRUITMARKET画廊《追昔---中国当代绘画》

       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第二届亚太地区当代美术三年展》

       法国、巴黎法兰西画廊《1996来自中国的四位当代艺术家》

       中国、北京 国际艺苑《现实:今天与明天---96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北京 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获文献奖

1997   捷克、布拉格美术馆《来自中国的面孔和身体--中国新艺术》

       新加坡、新加坡美术馆《“引号”---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肖像艺术一百年》

       新加坡、斯民艺苑《红与灰--来自中国的八位前卫艺术家》

       葡萄牙、里斯本美术馆《中国新艺术》

       香港、Schoeni画廊《8+8-1---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

       英国、Coutt's国际当代艺术基金会颁发“当代亚洲艺术新人奖”

1998   芬兰、赫尔辛基美术馆《中国新艺术》

       比利时、Dostende当代美术馆《马格利特与当代艺术》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当代艺术收藏展》

       中国、成都上河美术馆《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当代艺术 博览会》

1999   美国、旧金山 LIMN 画廊《1999, 中国当代艺术》

       比利时、 Namur 艺术中心《面孔---国际当代艺术展》

       中国、沈阳东宇美术馆《第一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

       美国、纽约P·S·I当代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

2000   中国、成都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

       韩国、《“人+间”,第三届光洲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法国、 RouillE 当代艺术中心《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美国、 Montclair 大学美术馆《超越束缚》

       法国、班里哥市弗郎索瓦·密特朗国家文化中心《中国当代肖像》

       法国、阿密市比加底国家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中国、上海美术馆《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

       中国、北京 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百年展》

       日本、新汤县民会馆、宇都宫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邀请展》

2001   法国、巴黎法兰西画廊《是我,是我们》

       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新形象》---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

       挪威、奥斯陆艺术家中心《”煲”---中国当代艺术展》

巴西、《第三届MERCSUL双年展》

       中国、上海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 广东省美术馆 巡回

       中国、上海艺博画廊《学院与非学院》

       英国、伦敦红楼轩画廊《梦》2001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成都现代艺术馆《第一界成都双年展》

2002   法国、巴黎Enrico Navarra画廊《14位中国艺术家/中国制造》

韩国、汉城国家现代艺术馆《BABEL 2002》

中国、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再看‘77、78’艺术作品邀请展》

中国、湖南长沙美仑美术馆《时间的一个点·在长沙》

中国、昆明上河创库车间《长征》

法国、巴黎《巴黎、北京》收藏展

       中国、深圳美术馆《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中国、广州博物馆《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中国、广东美术馆《广州三年展》

       中国、何香凝美术馆《图象的力量》

       美国、纽约Sidney Mishkin 画廊《回忆——战后的艺术》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家之家”《东加西——中国当代艺术展》

2003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国家画廊《来自中国的艺术》

韩国、首尔、ARTSIDE画廊《中国——3个面孔3种颜色》

中国、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打开天空——当代艺术展》

法国、巴黎、非洲博物馆《东方暨白——中国绘画一百年》

2004   泰国、曼谷、唐画廊《中国 现在》

中国、上海、沪申画廊《超越界线》

中国、上海、上海美术馆《第五届上海双年展》

台湾、第雅画廊《面对面》

法国、马塞、马塞现代艺术博物馆《身体中国》

中国、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获文献奖

中国、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 世界三》

2005   中国、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 起飞———OCAT当代艺术典藏展》

台湾、关渡美术馆、《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北京、OCAT当代艺术中心《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当代艺术展》

中国、杭州、《寓言》

中国、北京、中华世纪坛美术馆《当代视像:为收藏家办的展览——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中国、深圳、深圳美术馆《缘分的天空——2005中国当代架上艺术(油画)邀请展》

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

       中国、广州  广东美术馆《广州三年展》

中国、北京、阿拉里奥画廊《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家联展》

2006   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书籍再创》

美国、纽约、《江湖》

中国、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

奥地利、维也纳、SAMMLUNG ESSL 美术馆《今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转世魅影》

中国、北京、茶马古道《食欲展》

2007   俄罗斯、莫斯科、特里恰可夫国家美术馆《社会艺术》

中国、广州、广东美术馆《从西南出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