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各就各位·共度寒冬 回眸2008秋拍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版图

来源:杜卡的博客 作者:杜卡 2009-01-23

  2008年圣诞节的前两天,埃文·纽马克(Evan Newmark)在《华尔街日报》中写下了对2009年的十个预言,其中第8条是:2009年表现最差的全球市场将是当代艺术品市场。“泡沫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将竞相寻找底部,如长岛汉普顿海滩的房屋和纽约市中心的公寓。但当代艺术品市场将是其中最大输家。当过去几年投资艺术品的许多人认识到他们陷入了另一场庞式骗局时,艺术品市场也会基本上消失。别指望明年能卖出太多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泡在甲醛里的死牛、死羊。”

  虽然他的预言颇为尖酸刻薄和极端,但天价的当代艺术品板块,的确极有可能在2009上半年迎来“最寒冬”。已经融入全球当代板块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自然也难逃。看看2008秋冬的国际和国内拍卖版图便会理解,埃文的论调并非危言耸听。

  纽约先行溃败

  2008年9月17日,当全世界都沉浸在雷曼破产等一系列噩耗的恐慌之中时,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开槌了。明知是风口浪尖,无奈还得硬上。结果专场上拍了212件,成交率仅为65\%,总成交5883万美元。最高价是曾梵志的一张《面具系列》,拍得108.25万美元,是整个专场唯一一件超过百万美元的作品!接下来就是蔡国强的《两只鹰》卖出42.25万美元,张洹的影像作品《家谱》拍到38.65万美元,刘野的《无题》36.25万美元。 这个结果正好映证了苏富比在8月13日对外发布的决策之明智:“从2009年起 只在香港推出「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此举透出巨大的市场危机真的要来了!

  接下来再看看全球战后当代艺术版图里,中国表现如何。10月18日,纽约菲利普斯的秋季战后当代艺术夜场拍卖70件拍品卖出38件,成交额为500万英镑,远远低于此前的最低估价1860万英镑。而其中张晓刚、曾梵志、岳敏君、严培明的4件作品被安排在全场中间的时段位置拍卖,却都流拍了,一个不剩!这要在一年前,怎么可能呢?而今,怎么不可能呢?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