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应该有创造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商业化其实不是产生艺术品思想贫乏、语言重复的主要原因,优秀的艺术总是不会被商业化所束缚。
——批评家 易英
对新锐艺术家的寄语:
作为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就是:是死是活都要自己往前奔!
对这个艺术节的寄语:坚持下去!
——艺术家 刘小东
目前在亚洲艺术市场上的活跃力量不再仅仅是追高杀跌的游资,也不再是通过价格操纵意图牟利的炒家群体,更多的是:1、以价值为优先的谨慎的收藏者;2 、注重长线投资收益的机构投资者;3、满足个人审美喜好和注重生活品质的艺术消费者;4、对新艺术或年轻艺术家有着明确收藏偏好的新型群体。
这个活动值得坚持下去!
——评论家 赵力
艺术的功能首先在于它具有美的价值。在平时,艺术品好似是无用的,但有句话:无用既大用,这就在于艺术品的精神价值。另外,艺术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它在不断地干预人们的生活、启发人们的感知,所以,艺术品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走进现实生活。
——评论家 皮道坚
艺术面向大众是一个趋势,因为生活离不开艺术。这样的活动很好,买得起的艺术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公众认识原创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艺术家就要专心创作,活动的商业操作应该由艺术经纪团队来完成。
——评论家 贾方舟
如果脱离了大众、逃离了生活、回避了现实,当代艺术最终会走向虚无,变得毫无意义。
——批评家 何桂彦
捡漏是捡未来!相信捡漏艺术节会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一个品牌。
——策展人 蒋再鸣
有胜于无
——艺术家 尹朝阳
别在捡漏艺术节上漏捡了。
——评论家 朱朱
这个活动挺好的,意义在于拉近了普通消费者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活动中,艺术品既可以作为高端的消费品,也可以作为并不令人生畏的艺术投资项目,这对当代艺术的推广与普及是非常有意义的。
——批评家 方志凌
艺术品捡漏的机会,对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平等的。用“捡”的心态,去发掘有可能性成功的艺术家作品,当下正是良机。
——策划专家 聂继军
【编辑: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