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晓飞《肢僵硬》
今年的当代艺术展览很多,而且大多是“凑”出来的。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已经对展览感到麻木,总是无所谓的样子。我认为,艺术家为了保持曝光率,需要参加更多的联展,需要混入各个小圈子,策展人也要策划更多的展览,以此来表明在艺术市场“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我们仍是活跃的。这使得现在的展览目的有所变化,展览不再是呈现或者总结,更不可能对某一种艺术现象进行细致分析,仅仅是像“过节”一样。
近日,唐人画廊举办的“图像的新态度”展览,在艺术界引起了一些讨论。开幕式的时候我没有去,此后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展览信息,这个展览由11位知名中青年艺术家组成,有“60后”也有“70后”。昨日我去了展览现场,总的感觉还可以。唐人画廊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以装置艺术为主,架上绘画比较少。本次展览是策展人魏星策划,专门讨论图像的展览,基本上都是用架上绘画来支撑的。
观看本次展览后,我有几个浅薄的观点。第一,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在创作上偏向于图像本身的思考。图像是艺术家表达观念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态度。但是,艺术家在本次展览中使用了两种“图像”。一方面是对照片的临摹或者修改,比如杨勇、颜磊、郑国谷、周铁海等人的作品;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生活中一些记忆再造的图像,比如仇晓飞、王兴伟等。虽然前者对照片的选择过程也是一种态度,但是如果这种态度在缺少想像力的情况下直接挪用到画布上,难免让艺术作品本身的表达缺少力度。而后者传达给观者的不仅仅是态度本身,而且是艺术家精神现实的一种再现。
第二,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是观念先行,尽管很多艺术家否认这一观点。这是时代的原因,我们生活在一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表态”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创作也不例外。科技的发展使得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广泛使用照相技术,图像本身也变得更加泛滥。在这种状况下,对图像使用和再造的选择范围便更加宽泛,也给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课题。我认为,面对这些生活中真实的图像,以及记忆叠加后的新图像,艺术家应该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观念,这确实需要一个新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展览题目“图像的新态度”是很有意义的,当然这些参展作品并不全是“新态度”的作品,但还是引起了我们的讨论。
第三,本次展览讨论的话题在当下无疑是很有代表意义的,但是对艺术作品的选择并不是很充分和多元。后来看到视频上的研讨会,也有些仓促。这个话题应该更加深入地被讨论下去。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