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画廊的开幕展还剩最后三天,从上个月到现在,我们为大家陆续介绍了一位又一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以及关于他们和艺术的故事。在这个周末,也许就是许多市民最后一个有闲暇去看展的机会。在此,本期的艺术生活特地为你们介绍几位非常有故事的名家。
徐恒瑜
从连环画“跳跃”
到藏族民俗题材
今年66岁的徐恒瑜是四川邛崃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对于熟悉徐恒瑜的人来说,他早年的连环画十分出名。徐恒瑜青年时代曾创作、出版过数十种不同题材的连环画作品,其中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其中,《水牢仇》《李慧娘》《木棉庵》《泪美人》和《家》等都是经典。《李慧娘》和《水牢仇》曾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家》获过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岷山千里雪》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不过,对于徐恒瑜来说,他的理想远远不止于画连环画。和许多有着得天独厚“地利”优势的四川画家一样,他也对藏族人民的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兴趣。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徐恒瑜开始转型,画国画,主题则是藏族风情、草原风光,这一画就是20多年,直到今天依旧不改情怀。
说来也有这缘分,虽然徐恒瑜从事创作藏族风情人物画时间并不长,但一出手便非同凡响,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徐恒瑜笔下的藏族人民形象,不但完全符合笔意人物画的体貌特征,而且还带有某种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色彩:藏袍、耳环、毡帽、长发、牦牛、骏马、怀抱婴儿的妇女、口诵经文的喇嘛……这些形象在徐恒瑜的笔下,画面大多极为纯净,很少有过多的背景。画家所要表达的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全都通过那些貌似单纯的线条和色块传递出来。
徐恒瑜此次参展的作品《晨风》便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草原上的风很大,尤其是在早晚。你看他们的毡帽都快被吹掉了,但脸上尽是开心的笑。我特别欣赏藏族同胞这种虔诚、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在不少参观者看来,这幅能画出“风”的画让他们啧啧称赞。
刘伯骏
被命运埋没的大师级画家
中国传统书画界有个看法———四川有两位被埋没的大师级画家,一位是陈子庄,另一位就是刘伯骏。擅长写意花鸟的刘伯骏,是继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之后,中国画写意花鸟派的又一翘楚。
今年89岁高龄的刘伯骏,生于四川宣汉,自幼酷爱绘画。1942年,刘伯骏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班,拜师吕凤子、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吴弗之等大师门下,专攻写意花鸟画,而他的“指墨画”则独得潘天寿真传。
少年刘伯骏,在求学期间即展露其艺术才华,大二时的习作“墨猫图”被国民党政要白崇禧收藏。1947年,刘伯骏毕业那年,潘天寿专门为其举办“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刘伯骏一时名声大振。然而,这位前途无量的青年画家,却在解放后在画坛销声匿迹40多年。
毕业以后,刘伯骏留在浙江教书。1949年初,28岁的刘伯骏带着爱国的理想和一批学生参加了解放军,投奔革命。其实,他早在中学时就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画漫画宣传抗日。解放后,刘伯骏又随志愿军抗美援朝。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期间,他那幅题为《钳住它》的漫画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宣传画。
面对逆境监狱里练就双手画
然而,1955年初,因家庭出身不好,刘伯骏复员后回到了家乡。他先在南江中学任教,后来调到通川日报,也就是现在的达州日报任美术编辑,直到1987年离休。在报社工作的这段时间,刘伯骏像一个普通的书画爱好者那样,走进巴山、走进自然,潜心进行创作,淡泊生活了近40年。
有人认为,这是逆境,是埋没刘伯骏才华的40年。但刘伯骏自己并不当作是逆境。他喜欢大巴山宁静淡泊的生活,只要每天能画画,他就感到很满足,也正是大巴山的山山水水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其实,就在这段“隐居”的时间里,刘伯骏也没有完全摆脱命运的考验———1966年“文革”中,他莫名其妙被关进了监狱,右手被打伤。可是在监狱和看不到希望的命运阴影里,刘伯骏仍然没有放弃画画。狱中没有笔墨纸张,刘伯骏就练他的“指画”———地上、床上、腿上,只要有一块地儿,他都能用手指画画。
出狱后,刘伯骏仍然不被准许画画,他就半夜三更起床偷偷摸摸地画,有时一画就是一宿。有一段时间,他的右手不能画,就用左手坚持画。到后来,他两只手都能画了。
72岁“重出江湖”画展轰动一时
1993年6月,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书画展:领导政要出席了开幕式,吴作人、吴冠中、刘开渠、廖静文等美术界名流都来捧场。开幕式由李瑞英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数十家媒体先后都进行了关注。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王琦说,近十几年来还没有一个画展如此轰动。
举办这次画展的,正是72岁高龄的刘伯骏。在大巴山沉寂了40多年后,这位画坛传奇人物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重出江湖”。刘伯骏的儿子刘南平告诉记者,画展结束以后,北京各大单位争相邀请他们,但是“父亲过不惯这样的生活,不习惯住豪华酒店,天天应酬。他说:‘心静不下来,不踏实,只有回家,才能清清静静画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1994年,刘伯骏的指墨画《朝晖》《秋韵》被中南海收藏。2004年,荣宝斋为他出版了花鸟画谱。然而,在面对这迟到的“荣耀”时,刘伯骏依然保持着他与世无争、不慕任何头衔虚名的性情。除了画画,他从来不问画外之事,也从不曾想他画的画值多少钱,完全按照自己的追求去画。他想要做的不过是“趁现在画得动多留些作品,将来献给社会”。
80岁的时候,刘伯骏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不为陈矩束,画气不画形,对此狂如醉,八十正当春。”80岁的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童趣天真。每天出来散步的时候他都喜欢和孩子们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2008年4月,四川美术馆为刘伯骏举办了“感恩故乡·从艺八十年回顾展”,获得极大成功。此次,刘老的近作《日出羞高阳》也参加了岁月画廊联展,灿烂的向日葵在他笔下显得既写意又生动,一轮轮金色花瓣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纸上呼之欲出。
陈祖骥
“流浪香格里拉”的梦想者
1940年出生在贵州的陈祖骥,自小便认定了自己要与画画缘定一生。陈祖骥的母亲曾任贵阳市女子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她的7个孩子里,陈祖骥是唯一继承了母亲绘画天分的人。
17岁时,陈祖骥考入了西南美专(四川美院前身)附中。母亲一直把儿子送到车站,看着白发飘飘的母亲那挥别的双手,陈祖骥在心底发誓:一定要画好画,用画笔为母亲营造安度晚年的康乐。但遗憾的是,在他还没有什么“出息”时,操劳一生的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但母亲留下的对艺术的那份热爱,深深刻在了陈祖骥的灵魂里。
进入了学校的陈祖骥十分勤奋,19岁时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连环装饰画《新农村里好风光》。毕业后不久,他成为四川省纺织行业第一个国家级品牌的设计师。1985年,带着丰富的美术设计经验,陈祖骥来到云南,出任云南艺术学院工艺系主任、民研所主任。
1994年,陈祖骥参与创办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在大众眼里,从事业成功的层面来说,陈祖骥可算是小有建树了。
然而,就在那一年,云南画界流传开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刚刚当上了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的陈祖骥,竟然抛弃公职,离家出走了!“离谱”的消息陆续传来:有人在香格里拉的深山里,见到一位终日面对青山旷野画画的怪人;还有人说,陈祖骥在香格里拉的小餐馆里打工端盘子!
事隔多年后,陈祖骥自己对媒体回忆起了这段可谓叛逆的出走。并将自己在香格里拉的这段日子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幻游”。“虽然在外人眼里,我已经算是个成功人士,但母亲的愿望留在我心里,我觉得自己还没好好实现,没有完完全全投入地去追求过一次艺术。人生短暂,我不想留下遗憾。”
他的想法就这么简单,去大自然里画画。于是他选择了香格里拉,多少游人魂牵梦绕的“人间仙境”。
然而,“仙境”里的生活也是现实的。最初放弃一切来到香格里拉,陈祖骥想的是以画为生,自己的技艺才华,难道还换不来一日三餐?这里有的是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一幅香格里拉的原创作品应该会是他们最好的纪念。
但现实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住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喜欢画的人多,可真正掏钱买走的寥寥无几。原来,到这里自助游的老外并不富有,有的甚至是领了救济金过来的,他们不工作,就靠一点津贴到处周游。为了能多游历些地方,这些“穷老外”习惯了节俭的生活。有时候一瓶5块钱的矿泉水都要讲价到3块才舍得买。
这下,陈祖骥想以卖画维持生计的计划落空了,但他不愿因此就放弃。于是便有了那个“到餐馆里打工”的真实传闻。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段纯粹为梦想付出的日子,陈祖骥收获了80幅气势恢弘、精美绝伦的“香格里拉·秘境”系列巨幅画作,并催生了云南“彩墨画派”的诞生。
2004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和中原书画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上,陈祖骥以一幅气势磅礴的《香格里拉之旅———荒塬朝阳》,在海内外山水画家参展的5000多幅精品中过关斩将,夺得金奖。此次参加展览的《山里人》,即是陈祖骥的新作,背景上那层峦叠嶂的高山,正是香格里拉的群山。
今年已经70岁的陈祖骥,梦想依然不减当年。在昨天的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一个宏大的计划,用五到六年的时间,创作一个名为“秘境集市”的系列,将云南的边陲风光、民俗生活统统包括进去。“大概要画100多幅吧。”他还略感遗憾地透露:“其实四川也是我的一个心结,非常喜爱这里,也想有一天为四川创作一个类似的系列,就是不知道我的年龄和身体,还允不允许我实现这个有点儿太大的愿望……”
米金铭
有争议的“水墨画”
今年57岁的米金铭,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也是纯正的科班出身,现为成都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他还有个不那么“正式”的头衔:当代新概念实验水墨画家。网上有关米金铭的资料提到:他的绘画理念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一度引起业界的震撼和争议。
米金铭告诉记者:“其实这个争议,就是我的创新———我把西方的一些绘画手法引入了传统的水墨画,使得它脱离了传统的国画范畴,有人说应该称作‘综合绘画’了。”就拿他这次的参展作品《巴登的牛群》来说,这幅取材自甘孜石渠县的作品,描绘了一位藏族老人站在大群牦牛前的场景,老人沧桑的脸上皱纹交错,表情深邃,若有所思。据悉,这幅作品还是米金铭为岁月画廊此次画展特地创作的,上月才刚完成。
除此之外,米金铭还为多位奥运冠军画过肖像,2008年12月,他曾接受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的采访,向奥运冠军张小平、殷剑等赠送为他们绘制的肖像作品。他还画过刘翔和邹凯,不过据悉这两幅作品最后没有送到两位体育明星手中,而是被其他藏家抢先买走了。
岁月画廊地址:青羊大道东坡路优品街26号(优品道19栋2层)
展览时间:6月26日~7月5日
咨询电话:61860147
乘车指南:乘37、21路,东坡路优品街站下;58路,光华大道站下;84、100、339、542路,青羊大道家园路口站下;503路,东坡大道站下,步行即可到达。
【编辑:s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