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照
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场地和制作上都是大手笔的海内外展览齐刷刷的登场,有人用镜头记录了珠峰之巅,也有人用镜头探秘了未知之境,从类型上讲纪实的、先锋的、实验的种种影像冲击着人们的眼睛,但是真的让我感动到鼻子发酸的却是一个不足十平米小房间中的展览,它的名字叫《爱之颂——蜗居生活》。它也许不能冲击你的眼睛,却可以直接触到你的心底。
这个迷你的展览在平遥古城的棉纺织厂的H8厅。入口处粉色的门帘和红色的对联,给人仿佛是婚房的感觉。展厅中央一张小桌子上的签到册和水果盘就像按照中国人常见的婚礼现场特意布置的。环顾四周的照片,你会发现所有的作品都是极其普通的洗印并且用夹子或是图钉简单的固定在墙上,可以猜想其制作成本非常低廉。画面中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的亲密的日常生活,形式上就是当下流行的“私摄影”。按理说这个展览的规模和位置都有点“吃亏”,离它不远的ACP澳大利亚国际摄影中心的大展是本次平遥摄影节的重头戏,那里制作精良的作品和庞大的气势,让这个展览仿佛大树底下的一株小草。但是就是这样一株小草以一种无所顾忌的方式生长着,这个恐怕是平遥最小的展厅,被展览的主人——一对“80后”情侣用手绘的方式布置成了有些童趣又有些梦幻的“家”,在现场可以看到展厅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手绘成家的一部分,有卧室、沙发、梳妆台和卫生间,虽然是平面的但是却填充了人对蜗居的想象。
在展览现场我见到了分别毕业于天津美院和四川美院的张敏捷和周煜嵋小两口。据介绍,他们于今年的2月28日相识相恋,从那一刻起他们就用开始用相机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种记录超出了日常的留念,他们把对彼此的爱意转化成了疯狂的拍摄行为,从生活起居到牵手旅行,每一个生活的片段都被他们留下了影像的证据。其中感动我的一个细节是,张敏捷拍下了周煜嵋为他做的每一顿饭菜,在现场以并置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感情的温度相信是每一个看到图片的人都能感受到的。周煜嵋告诉我,他们两个都是来北京找梦想的“北漂”,以目前的经济实力只能在北京租住一个很小的房间,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他们之间的依恋却让每一天都过得很甜。
仔细想想,这是一个平凡到甚至有些俗套的爱情故事,蜗居、蚁族、北漂、80后、私摄影这些关键词已经变成一个个麻木的注解,就那么不起眼的写在社会这本大书的边上。这时我突然想到正在热播的《红楼梦》开篇的一段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俗与不俗之间的东西,只有在“被蜗居”过“被北漂”过的人中间才能咂摸出来味道吧。
告别张敏捷和周煜嵋小两口以后我一直思考摄影打动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展览,为何却能一下子把人我“吸”进去?作为几大摄影节的常客,我看过各种优美的、痛楚的甚至光怪陆离的图片展览,但是看客的身份似乎一直是我和这些图片之间的隔阂。多数时间,图片讲述了“关于他人之痛苦”,以至于我不得不催眠一般迫使自己去接受这些影像的好。当然人性之中的共同点让人可以对远在天边的感情产生共鸣,摄影就承担了通过一张薄薄的纸片把这些感情散播到其他人身上的重任,我想我们在接受这些“二手”情感的时候,离散播源越是靠近,中间“翻译”的环节就越是简单。大概张敏捷和周煜嵋的爱情影像故事就像有相似生活体验者一个心结,让没经历过人期待,让经历过的人会回忆它。在当今的艺术创作中,似乎不表现颓废、迷茫、伤痕就显得没有深度,偶然看到如此赤裸裸的秀恩爱,就仿佛突然换了一个口味一般,其中简单的幸福感让人产生久违的感动。
展览现场
张敏捷记录了周煜嵋做的每一顿饭菜
展出的作品基本就是“纪念照”
还是纪念照
展览入口
画出来的“家”
展览现场
虽然画的简单,但是蜗居过的“北漂”看了会觉得熟悉吧
签到台给人感觉像婚礼现场
张敏捷和周煜嵋小两口,他们今年2月认识的,现在已经订婚了。
【编辑: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