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为叶恭绰所作 《摹莫高窟晚唐供养菩》 2013秋拍.
据中国嘉德日前透露,在即将于1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3年秋季拍卖会中,备受关注的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将于11月16日晚8点精彩亮相,本季大观汇集古代书画及近现代书画共50余件作品。
今秋艺术品市场是否已全面回暖?在10月上旬香港的几场秋拍结束后,这一问题就成为业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不过,大多数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市场是否复苏还得看即将于11月中旬拉开帷幕的北京秋拍。而其中,中国嘉德推出的“大观”夜场作为指标性的专场,历经3年5个拍卖场次的精雕细琢,已经成为中国嘉德书画板块最为重要、最为成熟,亦是最为市场和藏家认可的品牌,更被业内视为市场的一个风向标。那么,今秋,这个风向标将指向何方?
焦点一:名家珍藏
今春大观夜场近现代部分推出的“老舍胡絜青藏画”专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6件拍品最终全部成交,成交额逾1.6亿元。本此秋拍,秉承“老舍胡絜青藏画”专场的思路,精心甄选了30余件名家精作并推出一组来自柳湜于立修的重要珍藏——“柳湜于立修珍藏”专场。
据了解,于立修为于立群的七妹,立修之名即为1938年抗战初期军次桂林时郭老所取。该专场包括一组郭沫若、于立群、马叙伦书法。其中郭沫若《行书毛主席诗词37首》册页28开最为稀见,为郭沫若1967年亲笔书赠于立修。整册书主席诗词37首,洋洋洒洒,落英缤纷,字里行间折射出一代文豪与一代领袖之间的隐秘互文。
焦点二:潘天寿指墨巨制
此番领衔大观夜场近现代书画部分的是一幅潘天寿的指墨巨制《西子湖中所见》。潘天寿大作素来难寻,向为市场珍视。此幅尺幅硕大,充分体现出潘天寿对画面结构的掌控力和指墨的独特魅力。
此幅潘老题赠赖少其,赖老1973年又题赠郝明,传承有绪,为市场近年难得一见的潘天寿巨制。
焦点三:大千菩萨缘
因偶然因素,自中国嘉德“大观”夜场创立之初,张大千以“菩萨”为题材的画作即成为了该场次中的常客,并屡次以高价释出。此次秋拍“大观”夜场将续“大千菩萨缘”,推出张大千稀见之作——《摹莫高窟晚唐供养菩萨》。
该画作于1949年,为大千画奉“遐庵居士”所作。“遐庵”即叶恭绰,恭绰早年从政,新中国成立后弃政途而投身文艺,历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在张大千的众多朋友中,叶恭绰是少数几个能够在艺术上影响他的人之一。两人之交始于1928年。是年,教育部筹划举行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张大千应聘担任审查委员,与叶恭绰共事,因而订交。叶恭绰比张大千年长19岁,大千以“丈人行”尊之,谊在师友之间。
本幅敬写妙像庄严的供养菩萨,在画、字、印各个方面都异常精心,是张大千典型且精彩的敦煌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张大千人物画风格演进的重要资料,更是张大千和叶恭绰数十年友情的重要见证。叶氏得之,颇觉欣喜,遂以楷书恭录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往生净土神咒和准提神咒三段佛家经文于其上。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均小心恭谨书写,绝无一笔草草。叶恭绰对此画的珍宝喜爱之情,可窥一斑。
焦点四:开卷有益
此次大观夜场古代部分有别于以往,独具匠心地准备了一个小型专场—“开卷有益”。此“卷”为“手卷”之卷、非书册之卷。包括何绍基的《行书四赋》、祁豸佳的《行书画鹤赋》、张瑞图的《燕子矶歌行书》、祝允明、文征明、龚贤等明清名家书法手卷9件拍品。
祝允明行书《海外西经》、草书《昼锦堂记》堪称双璧;龚贤《自书诗二十四首》曾经林朗庵收藏,洋洋洒洒近千言,有游记、有感怀、有送别,诗书并美,保存完好,佳作难得。曾经项子京收藏的文征明《行书诗词杂钞》卷,集其手抄古今诗词七则,非同时所书,故纸墨不同,因非刻意酬应,自如潇洒,跌宕磊落,姿媚皆从性情中出。
列入“大观”夜场的古代书画作品共有9件。董邦达《葛洪山八景》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1929年中华书局珂罗版印制发行。王原祁《春崦翠霭》迭经著录十数次,是近年少见之王原祁精品。石涛《桐阴觅句图》曾经清代浙江石门人李嘉福收藏,民国年间便屡次出版,并见于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余者如李流芳仿黄公望山水缀自书作画原委《书画合璧》卷、梅清《四景山水四屏》、文征明《自书杂咏》等均为拍场中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
此外,1974年全国美展中的重要展品《幸福渠》、黄胄作于1977年的《飞雪迎春》、徐悲鸿画赠宗仁夫人郭德洁的《四喜图》,香港“天民楼”旧藏堪称李可染“漓江题材”标准件的《漓江胜境》等,均为先辈名家精心倾力的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