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周春芽各个时期作品市场简析 早期作品《剪羊毛》拔得头筹

来源:99艺术数据研究中心 作者:成小卫 2015-03-31

根据艺术家周春芽近四十年来的创作轨迹以及在国内艺术市场上的表现,可以将其分大致为四个时期:藏族系列时期、石头系列时期、绿狗系列时期以及桃花系列时期。

1、藏族系列时期(1977-1990)

1977-1982年这段时间是周春芽在四川美院的求学时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在二级市场颇受欢迎的作品。其中,1981年创作的《剪羊毛》以3047.5万元人民币价格成交成为目前周春芽作品拍卖最高纪录的保持者;1980年创作的《藏族新一代》以3372万港元的价格位列其个人拍卖纪录的第三名。除此之外,周春芽同一时期创作的其他以“伤痕美术”为题材的作品同样在拍卖市场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于1982年创作完成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作品《余晖》在2014年香港佳士得首次上拍,并以72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1986年周春芽赴德国留学三年,深受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那些西方大师浓烈的色彩和厚重的笔触给周春芽巨大的冲击,强烈的语言风格令他震撼。周春芽留学回国后于1990年完成了以“藏民”为主题的作品《藏女》,这件作品是他归国第一年的作品,也是画家对新表现主义的全新探索,此幅作品以201.2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藏女》作品奔放而快速地用笔,通过强烈色彩、加重笔触来刻画人物。在画面中,我们能找到立体派、表现主义和野兽派诸多艺术流派的影响,这是他渐渐告别“乡土绘画”而转向表现主义创作的重要因素。

周春芽1994年作“石头”系列作品《雅安上里(三联画)》

2、石头系列时期(1991-1995)

从1991年开始,周春芽便开始创作“石头系列”的作品,从1992年“山石系列”作品的创作开始,周春芽结束了整整10年的“伤痕”创作,进入了新表现主义的创作领域。虽然在“石头”系列的创作中间,穿插有“树”(延展至后期发展为如今周春芽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桃花”系列)和“绿狗”两个创作序列,但由于周春芽在“石头”系列当中,并行创作了两个小的“石头”分支,一为山石;二为太湖石,且均在学术和市场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山石”为分支的创作自2000年秋季首度亮相拍场以来,共计有62件/次拍品上拍,成交57件/次,成交率高达91.9%。其中,创作于1994年的“石头”系列作品《雅安上里(三联画)》在2012年的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中,以299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此价格在周春芽拍品成交排行榜中,名列次席。

3、绿狗系列时期(1995-2005)

1995年,周春芽开始了以“黑根”为创作主角的系列作品,对于周春芽来说,‘黑根’是种情感的象征,暗示了现在人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也是生命力的表现。“黑根一家”系列作品可谓是周春芽艺术创作的转型期,从这幅画里,周春芽开始关注身边的东西,但是在手法上还是延用了以前的语言。同时,这也是他画绿狗之前的风格。1997年,周春芽开始了“绿狗”系列作品的创作。 其于1997年创作的以绿狗为主题的《月下情人》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中,以97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在周春芽作品拍卖TOP10中位列第八。1997年创作的《绿色的黑根——名牌时装》,在2012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中以909万的价格成交,在周春芽作品拍卖TOP10中位列第十。除此之外,周春芽的“黑根”、“绿狗”系列作品除了油画题材外,还涉及了版画、雕塑等多种媒介,并且多件作品有多次重复上拍纪录。

4、桃花系列时期(2005-2011)

2005年3月时值春天,周春芽看着满山遍野的艳红桃花,惊叹于生命华丽的律动,由此便展开了他近7年以来持续的「桃花系列」绘画作品。“桃花系列”是周春芽作品的重要题材,亦是艺术家日臻纯熟的心境写照。同时,桃花系列的作品也深受艺术市场的欢迎。1997年“桃花”就已经渐次出现在周春芽的画里,但那时还只是次要陪衬,并非主体。其于1997年创作的《桃花一号》在2012年台北中诚的春季拍卖会上,以354万人民币成交,而同时期创作的《桃花系列》与《桃花二号》也都出现在拍卖场上并成交。除此之外,其于2010年创作的《桃花始盛开》在2012年台北中诚秋季拍卖会中,以1357万人民币高价成交,在周春芽作品拍卖TOP10中位列第四,另外,此幅作品还曾在2010年台北中诚的春季拍卖会中以184.7万元人民币成交,短短2年的时间,作品便增值7倍有余。

综述:周春芽每个系列的作品都代表了其在不同的阶段所关注的不同的事物与心境变化,并且其各时期作品在市场接受度层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周春芽作品的拍卖纪录由中国嘉德在2011年秋季拍卖中所创作,其成交价为3047.5万元人民币,拍品为周春芽完成于1981年的作品《剪羊毛》。

但从2012年开始,艺术家周春芽又摒弃了“桃花系列”的作品符号,开始了名为“豫园系列”作品面貌的全新创作,虽然作品已经问世并有展览举行,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在二级市场上亮相,故在此不作分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