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上海--上海将于2016年1月10日至3月15日在西岸艺术中心举办“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来自主办单位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并与主策展人丁乙先生一起阐释了本届艺术设计展的主题:设计之变。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30年来,我们不断与新事物相遇并擦肩而过,经历着潮起潮涌般的理念和观念变迁,同时不停顿地积累着新经验。现在,中国设计业正从吸收、采纳和更新阶段逐渐进入到创造阶段。这种变化联系着整个世界的思想和技术革命的进程。而在中国,城市化的推进紧紧伴随着对新生事物的探索,其中涵盖了思想的转型和价值观之变。
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改革深化战略到城市塑造中的新型创新模式实践,再具体到设计领域变风改俗的转型;从最早期的商品美化、商品直接的广告手法以及美工、实用美术、装潢设计等初级职业定位,发展到如今的设计教育国际化、普遍化,设计已经成为助推商品贸易、成为经济转型乃至新的商业增长模式等新型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设计也已经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本届设计展组委会秘书长汪大伟致辞
汪大伟说,本次上海设计展的主题鲜明。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设计展主题从“浅尝设计、层层摸索”到“美学城市、探索未来”再到今天的“设计之变”,上海艺术设计展不断在追求创新,展现新格局。上一届主题“美学城市”描绘了图景,而今“设计之变”主题上升到了哲学追问与思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让设计担当了怎样角色?这是本届主题要探索和探寻的问题。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本届设计展组委会副主任迟志刚致辞
上海市徐汇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吕晓慧致辞
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历经十余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不断求新求变。知名艺术家丁乙先生为本届上海艺术设计展的主策展人,策展团队包括享誉国内外的四位策展人-卜冰、冯峰、毕月(Beatrice Leanza)和胡本立(Ben Hughes)。“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将呈现新风向,由四大板块、三层纬度组成:
四大板块包括“聚变力”、“新物种”、“泛学科”和“未来场”。西岸艺术中心主场馆四个展区之间以及边缘空间将嵌入16个具有互动性的独立微型小展馆,它们将以“设计加油站”的板块散落在整个展出空间,既可将其看作板块之间的连接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动力引擎。
此外,在本次设计展还将亮相三个特别项目,一是英国零碳工厂建筑事务所新设计出的轻便新型空中零碳建筑-----停车场上的白领公寓。该设计充分利用城市中庞大的停车场空间,实现了建筑和自然能源的结合,并且将空间再利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还有与瑞士文化基金会合作,全面呈现过去5年来瑞士平面设计大观的“瑞士平面设计展”;以及由德乌斯托大学工业设计的Marcelo Leslabay教授策展,由下属于西班牙外交部的西班牙合作与发展署组织的“重置设计--全新工作模式”,展览汇聚了近三年里由年轻的西班牙设计师和建筑师团队创作的家具、灯饰及当代室内装饰设计。
三层纬度即三个层次的城市纬度。除第一纬度主场馆内核心展区外,连接周边西岸相关小型场馆如:设计中心、艺术中心、画廊、建筑设计工作室、两大美术馆艺术品店,沿江人行景观道临时性展示,链接沿江已有相关设计设施,工业遗址和众多小型实验建筑等形成第二纬度的展示区域。 同时展览增加城市分展区的链接;纳入上海相关的设计场馆、设计院校、设计中心、艺术设计商场、美术馆商店、设计店铺、创意产业园、艺术设计区域、着名设计师工作室,联结成第三纬度的业态展示并编制“上海城市设计地图”。
自1月10日开幕式后,“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在2个多月内将举办多场形式丰富的活动,包括评选上海设计奖/上海设计师奖;世界华人设计师论坛,英国设计讲座,香港、台湾、澳门、深圳、上海设计研讨会等多个设计论坛和讲座; 中小学生设计冬令营暨中小学生艺术设计创意奖评选; 品牌活动周;设计师服装秀;城际设计一日游活动/徐汇艺术设计一日游;年节创意梦工坊;设计电影放映周;无土栽培体验周;校际设计项目工作坊;周末创意市集/智造市集;设计寻访活动暨寻访老建筑/寻访乌达克/寻访科创中心/张江高科园区/着名设计师工作室。
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概况
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历经十余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不断求新求变。知名艺术家丁乙先生为本届上海艺术设计展的主策展人,策展团队包括享誉国内外的四位策展人—卜冰、冯峰、毕月(BeatriceLeanza)和胡本立(Ben Hughes)。“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将呈现新风向,由四大板块、三层纬度组成:
四大板块包括“聚变力”、“新物种”、“泛学科”和“未来场”。西岸艺术中心主场馆四个展区之间以及边缘空间将嵌入16个具有互动性的独立微型小展馆,它们将以“设计加油站”的板块散落在整个展出空间,既可将其看作板块之间的连接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动力引擎。
聚变力
策展人:卜冰
全球化与技术革新带给当下社会前所未有的空间延展、扭曲和交错。在不再连续的空间里,文化试图丢弃掉传统地理位置的标签,以我们不熟悉的方式或快速传播,或缓慢生长。在当下社会复杂的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我们或多或少开始感觉到对设计师个体基于地域主义的描述已经失效,我们面对的已不再是一个争论新东方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由融合产生巨大动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再一次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Apparatu Totem
上海作为一个因融合而生的大都市,在这里检视融合文化的现象与机遇就变得格外有意义。在这个展览版块中,我们选择了12位文化背景各异的设计师或工作室,他们或多年来一直在上海工作实践,或因创作活动与上海发生关联。这些设计师将会在展览中选择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存有相似(或迥异)诉求与趣味的作品组合为一个特定场景,并呈现出可能与地域无关的融合特征。在此我们无意也无力去揭示设计领域新地理图景的全貌,但期待这样的展览能够给变化中的设计领域带来一次新鲜视角下的探索与讨论。
这12组空间与设计作品将通过“橱窗+信息”的形式,以“批判地域主义”、“全球化图谱”、“身份”和“新海派”作为关键词来回应“设计之变”的展览主题。
“聚变力”版块作品:
包括“来自四个城市的灯光”、“市井生活与美的追求的对比”、“字的房间”、“城市到乡村”等。
新物种
策展人:冯峰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成的物种。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每天都有大量的物种在灭绝,同时也伴随着新物种的发现。我们在保护濒危物种的同时,也应对新生物种给予充分的关注。新物种的产生,取决于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开放、嫁接、重组、突变和交融。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经历了从思想观念到物质生活全面的冲击和嬗变,也产生了无数新生事物。设计在其中,也经历了多极交错、碰撞、生长……。
“新物种”展览计划,正是试图对设计与艺术领域的扫描和穿刺,提取那些被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浪潮所遮蔽的鲜活而生动的新兴设计现象。试图用生物学的物种变异观去阐释和呈现当下的“设计之变”。无疑,近三十年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场。中国设计也从吸收、采纳、更新中逐渐进入到设计的创造阶段,开始成为一种混杂着生产、科技、艺术、社会以及新思想的文化现象。中国,也正在从世界工厂开始转变为可能产生新思想和新生活方式的发生地。
“新物种”版块作品:
包括“灵魂出窍-2”、“发髂”服饰、“鸭兔”、“茧”等。
SagemCeramics Bany
泛学科
策展人:毕月Beatrice Leanza(意大利)
“泛学科”是一次跨界展览,概念性设计策略和使用实用策略集聚一起,将生产、传承和地点的现有关系融汇为一个个新的构象。展览将审视各种不均衡或无人问津的发展框架,重新绘制它们在社会、文化和空间维度的种种联系,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代中国物质生产与城市化进程等巨变中产生的、或由此催生的整体性思维。
虽然艺术家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涉及面广泛,从城乡的复兴,到工艺思维的创造和演绎;从对数位化知识,到草根智慧,几乎无所不包,但真正让他们付诸行动的共同推动力是价值创造、共同实现的需求、以及道义上的惺惺相惜。
展览是各种立场的一次大汇演,其背后有一个秘而不宣的前提,那就是,大家都认同当今的设计是各种无形和有形的跨学科、跨系统结构的“元项目”,必须依赖各种深深根植于实际知识的各种流程的互动而运作,必须赋予文化上具有倾向性、有着区位特点的官能以更大的权能。所有参展作品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们动态地存在于一张共同创作和融汇知识的再生性网络中,它们在行动校正天平中的迂回做法,可以再次燃起各种业已被打破或过时的生产和继承关系,并将其置入同呼吸、共命运的全新流程关系中。参展艺术家大声疾呼:设计行动应该发轫于由情景决定的人文和社会交往智慧,于此同时,他们努力探讨各种想法和技术边界,将设计推向新的天地。
此次展览将在上海艺术设计展的大框架下以现场舞台的形式呈现,并以建筑工作室reMIX设计的“动态总计划”的名义推出,所有选定的展览作品将汇集成一个视觉和空间景观,让观众参与互动,参加各种活动和现场演示。展览将分成四个板块:基础架构矩阵、增长议定书、填充,以及实体与物性。
PCM Reversed Volumes
MadLab Butakita
Usame Alacena_derribos
未来场
策展人:胡本立Ben Hughes(英国)
对一位设计师来说最有吸引力的事情之一莫过于他们的行动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未来。诚然我们每天接触的物件和所处的环境大多是遵循设计原则的产品,但实际上未来远比此复杂。从我们自身的经验获知的未来,远比反乌托邦或是技术的伊甸园的预测散乱。未来有多种可能性,并超出“设计”可控的范围。此次“未来场”的展览允许我们脱离对未来未知或抗拒的视角,从而发现以科技为主导的第三种方向;虽然,这个方向目前看似混乱无章。未来将是一个有趣的、多样的且互相关联的世界:大型跨国公司开发的终端设备与各地热情的业余爱好者、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发的解决方案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潜力充满了乐趣,未来的科技行业巨头可能是现在家里爱动手创作研发的人。展览作品中有些是对未来可能的预测,例如科技用全新方式采集了人类感官的特质和交流方式;也有已经在开发中或者已经生产的可用产品,共同展现出一个更明亮更多元的未来。
“未来场”版块作品:
包括“竹制涡轮叶片”、“可用于‘牵线搭桥’的代际智能工具”、“用于宗教仪式的智能垫子”、“用于饮食的智能工具”、“提升广场舞参与者和当地居民体验的智能服装”等。
Dvelas Genois
上海艺术设计展英国零碳建筑第一次新闻发布图片
此外,在本次设计展还将亮相三个特别项目,一是英国零碳工厂建筑事务所新设计出的轻便新型空中零碳建筑-----停车场上的白领公寓。该设计充分利用城市中庞大的停车场空间,实现了建筑和自然能源的结合,并且将空间再利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还有与瑞士文化基金会合作,全面呈现过去5年来瑞士平面设计大观的“瑞士平面设计展”;以及由德乌斯托大学工业设计的Marcelo Leslabay教授策展,由下属于西班牙外交部的西班牙合作与发展署组织的“重置设计——全新工作模式”,展览汇聚了近三年里由年轻的西班牙设计师和建筑师团队创作的家具、灯饰及当代室内装饰设计。
Ghost Poet
130924+Au Revoir Simone
三层纬度即三个层次的城市纬度。除第一纬度主场馆内核心展区外,连接周边西岸相关小型场馆如:设计中心、艺术中心、画廊、建筑设计工作室、两大美术馆艺术品店,沿江人行景观道临时性展示,链接沿江已有相关设计设施,工业遗址和众多小型实验建筑等形成第二纬度的展示区域。同时展览增加城市分展区的链接;纳入上海相关的设计场馆、设计院校、设计中心、艺术设计商场、美术馆商店、设计店铺、创意产业园、艺术设计区域、着名设计师工作室,联结成第三纬度的业态展示并编制“上海城市设计地图”。
自1月10日开幕式后,“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在2个多月内将举办多场形式丰富的活动,包括评选上海设计奖/上海设计师奖;世界华人设计师论坛,英国设计讲座,香港、台湾、澳门、深圳、上海设计研讨会等多个设计论坛和讲座;中小学生设计冬令营暨中小学生艺术设计创意奖评选; 品牌活动周;设计师服装秀;城际设计一日游活动/徐汇艺术设计一日游;年节创意梦工坊;设计电影放映周;无土栽培体验周;校际设计项目工作坊;周末创意市集/智造市集;设计寻访活动暨寻访老建筑/寻访乌达克/寻访科创中心/张江高科园区/着名设计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