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下午四点,《伊玄--冥想艺术展》在北京凤凰艺都开幕。
伊玄的艺术与他的修行有关,艺术既是他修行的见证,也是他修行的法器。
伊玄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身心的渐修,一部分为心性的顿悟。前者在“日课”系列作品中体现得明显,后者在“一味”系列作品中体现得充分。
“日课”系列通过不断重复的书写,让不同的时间获得同样的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时间上的“空”,与欧美极简主义追求的空间意义上的“空”不同。空间意义上的“空”是通过取消空间的差别达到空间上的平等,时间意义上的“空”是通过取消时间的差别达到时间上的相似。
与“日课”系列不同,“一味”系列追求的不是时间意义上的“空”,而是刹那间的心智直觉或者顿悟。“一味”系列无须长时间的重复,它需要的是瞬间的开启,如同黑暗中的第一道亮光,寂静中第一波悸动。
如果说“日课”系列体现的修行类似于渐修式北宗禅的话,“一味”系列体现的就类似于顿悟式南宗禅的修行。“一味”系列作品,很好地诠释了在寂静止观禅定中灵光显现的心象禅境。
随着图像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绘画的再现功能已被取代。当代绘画从不同的角度拓展绘画的功能,为绘画的继续存在寻找不同的理由。将绘画视为灵性在场的静心修行,是典型的东方式的解决方案。由于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急迫的当代需要的支撑,这种典型的东方式的解决方案也是最值得推荐的解决方案。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18日。
伊玄(原名 伊贤标)字一玄,号觉园山人,游心斋主。
1965年生於福建宁化,自幼10岁开始天性喜好绘画,
1982-1986就读毕业于厦门福建工艺美术学院,1986毕业作品获福建省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6-1991年留校任教于厦门福建工艺美术学院,从事水墨山水画教学。
1991年辞去公职,成为自由艺术家,曾从事空间设计、社区营造及文化策划多年,
2003年开始至今系统研习体悟空海法师将原始佛法、老庄玄学与后人本心理学结合的系列禅修课程,并运用于生活与艺术创作,禅修的实践体悟与灵性的开发深深地影响着伊玄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论。艺术观念和气息发生质的转变。
关注母体传统文化基因如何在当代的转化和生发,又如何作用于日益物化与浮躁化的当代人的精神、心理与灵性,在浮世的喧哗中以禅的慧观与定境契入艺术与生活,以“自觉自度”的禅艺方式实践“一个人的宗教”。常常以水墨、油画、水彩丙烯、影像、装置、行为等多种媒介艺术方式结合其独特的“后抽象”艺术逻辑和禅艺方法论表达生命无常、世事幻变及宇宙本体寂静实相和一体意识的体悟与洞见。
伊玄一贯坚持践行以艺为道,在迷与悟、真与幻之间,游于艺、观于心、觉于幻。
其30年间创作实践梳理出的“禅观体系”主要作品系列有:
【灵光系列】【幻象系列】【玄象系列】【日课系列】和【一味系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