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丁乙:十字符号中时代的精神力量 | 永樂2022春拍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2-07-06

‘+’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点了,它已经变成了笔触,就是一个元素。莫奈用笔在布上点了一下,而我就是画了一个‘+’。我们的不同在于,他画的是风景,而我画的是更加抽象和宏观的图像,它可以有许多理解的角度,但它依然接受感性层面的词汇进入其中。

——丁乙

艺术家丁乙

丁乙是在1980年代后期成长并活跃起来的当代艺术家。他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以“十字”作为唯一的个人符号,创作了大量充满变化的作品。1988年的第一张作品《十示Ⅰ》是用标尺所画,用红、黄、蓝三原色和“十”字交叉符号表达“回到绘画最初始的阶段”。对于这个开端,丁乙曾自述:“‘十示’是让绘画更加抽象,没有任何引申义在里面。第一幅是红黄蓝三原色,第二幅是七色光谱,如同宣言一样,说明从今天开始我要这样画。”自此,“十字”作为一个基本的图像元素发展至今,从一个基本符号生长为一个包容多种绘画语言的表达体系,丁乙在创作上不断尝试新手法,多维度地进行“十字”实验并从中获得鲜明的语法和修辞方式。

LOT 2025
丁乙(B.1962)
《十示系列:97-43》
260 × 80 cm
丙烯格子布
1997 年作
签名:丁乙 1997
出版:《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P965

丁乙自己称作‘硬触觉’的在画布和纸上的‘直接书写’快感在1997年经历了新的变化,他以成品布代替了亚麻布。对他来说,苏格兰风格的成品格子布的介入,不仅是材料上的变化,更是一个在观念上新的起点。对于苏格兰格子的使用。标志着他思想中的‘文化针对性’这一观念中新的发展方向—挪用现成品并对其进行改变、重塑以寻求一种文化间的对应关系的探讨。苏格兰格子呢被誉为苏格兰真正的旗帜,曾经是作为区别不同宗族的标志。在中国,它只是一种在工厂生产的布料,没有任何文化象征的含义。开始的时候,丁乙只是想利用布本身的色彩和纹样当底子,因其结构样式与自己的十字符号有某种形式上的关联。作品完成后整块格子布因为大面积地被颜料覆盖,所以其原本的面貌已不易辨认。但由于画面中‘十字’的密度和覆盖厚度的变化,仍能依稀看到格子布本来的纹样,好似画的背景。‘布料本身的颜色和纹样是对丁乙创作的一种限制,但这种限制也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利用现成品格子布的观念是丁乙艺术历程转变中的重要时刻,因为格子布本身的功能在丁乙的观念中不仅仅是一块画布,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文化身份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新的语境中的论争。丁乙认为,由文化间的幻想和误读造成的现实占据着历史的主要版图。比如,中国当代艺术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对起到主导性参照作用的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误读的过程。文化间相互的重叠与消融成为丁乙这一个时期作品探讨的要点。

——曹维君《“十”的魔术师》节选

1988年 丁乙与自己最初的“十示系列”作品

“十字”是一个泛含义的符号,丁乙最初选择这个符号是要滤去所有实际性,使绘画回到形式的本质。最开始的“十字”创作阶段是“精确的时代”,丁乙用尺类的规范化工具辅助画“十字”,色彩以完全无序的方式随意取色,作品完成后像是印刷品,线条和结构规整有序,自动取色将随机性和无序性注入作品之中,与画面的稳定感形成内在的张力。第二个阶段丁乙直接徒手作画,开始他称之为“口语化”的创作,这一阶段画得很快,线条也很流畅,让他感到更多的自由和解放,他开始显示人为的笔触,并在材料上作了一系列实验。当时各种平面的材料丁乙都试过,瓦楞纸、印有苏格兰方格的布料,未上底胶的亚麻布等,他也从一度拒绝色彩转到大量使用新型颜料产品,用其中的荧光、金属、闪光、夜光、珠光等颜料来作画,当这些颜料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奇异的视觉效果,并直接介入当代的日常感觉。

《十示 89-5》50×60cm 布面丙烯 1989 年作

创作“十字”既有对色彩和材料的试验,也有视觉经验的更新,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丁乙创作作品的视角也有所转变,“十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好像是在空中俯瞰城市的抽象化表达,高楼之上看人流、马路、霓虹灯的视觉印象化在“十字”符号里,画面在构成上逐渐融入虚拟现实的视觉经验,有些图像呈现出电子屏幕的感觉。1997年之后,以苏格兰格子布做背景的尝试使得丁乙的创作走向了新的发展空间,他购入现成的花布、格子布,有的以原有的纹样为基底,通过增添十字或笔触在上面制造第二层皮肤,形成“画中画”效果。这件《十示系列:97-43》即是这一阶段的尝试,规则的底子花纹透过鲜艳的红色渗透到我们的眼中,与不规则的线条和色彩变化和谐地交融进我们的思绪,格子布的加入增加了“画”的陌生感和趣味性。

《十示 91-3》140×180cm 布面丙烯 1991 年作

丁乙的画最初被人诟病与现成的“格子布”区别不大,于是他选择在现成的格子布上画“格子”,苏格兰格子布因为绘画的介入变成画本身,这种具有观念性的尝试让绘画和设计的关系更加暧昧不清,通过把所有的绘画性、所有的技巧削弱到最基本或者最不起眼的一个程度,达到“让绘画不像绘画”的实验结果。格子布自带的图案稳定性敦促丁乙在其上自由变换纹样,这是媒介实践的延展和深入。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深入探索使他得以将绘画创作确立为“一种精神与视觉触感平行的方法”,通过拓展绘画的表达方式和内涵,将自己置身于1990年代带有观念性、思想性和心怀中国当代文化命运的艺术家行列。

LOT 2026
丁乙(B.1962)
十示系列:99-10(双联)
198 × 134 cm × 2
丙烯格子布
1999年作
签名:Ding Yi 1999
展览:
概括的·抽象的—丁乙作品展, 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 年
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4 年
出版:《中国当代艺术》,Flammarion 意大利,2004 年,P97

密集排列的十字符号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探究画面的浅度空间关系。色彩、线或形状的零碎分布使画面空间在有限的前后关系中产生更丰富的随机性。艺术的实质并非是表现画面浮现的符号,而是通过符号转化的笔触来塑造出整体的有关时代性的精神力量。我之所以选择'十示',恰恰是因为它是一种符号,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含义。……我希望人们可以聚焦在绘画的色彩上、线条上和画面的结构上,而不是画面所隐含的意义。只有当人们忽略了所谓的意义,他们才能更加开放地接受艺术带来的新感觉。

——丁乙

艺术家丁乙

1999年,丁乙开始进入持续约十二年的“荧光色”阶段。期间,他不再将形式主义作为主要追求的方向,而是转向对于现实世界的宏观理解:1999年至2010年间,丁乙工作生活的城市——上海,迅速完成了大规模城市化进程,这促使其用艺术去反思和表现因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个阶段的画面以最能刺激视觉神经的荧光色来表现“俯视”视角,对应从飞机、摩天大楼上俯瞰城市的道路、拔地而起的建筑群、夜景、广告牌、霓虹灯。

LOT 2026 《十示系列:99-10(双联)》(细节图)

本次上拍的这件独特的双联作《十示系列:99-10(双联)》即是创作于该阶段。丁乙在此作中亦尝试了材料实验,直接在棉布上用三种色度的红、黄、绿和罕见的蓝色随机穿梭。用近乎研究性的方法,几乎穷尽了所有的荧光组合方式,展示出了斑斓迷幻的效果。由于用色和构图的改观,画面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十足的动感。“十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好像是在空中俯瞰城市的抽象表达,画面在构成上逐渐融入虚拟现实的视觉经验,甚至呈现出电子屏幕的感觉。丁乙曾坦言,他偏爱在某种“限定”里工作。符号是一种限定,颜色和形式同样也是。这种限定实际上构成了丁乙艺术的整体性;在这一整体性中,不同阶段的创作呈现出了他借助同一符号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与新的可能性。他一直在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系统里不断地寻找某种突破点,让绘画区别于传统的样式或者是传统的抽象样式。

上海夜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