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艺术市场之一,在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联合出版的2024年度《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中被反复提及。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艺术市场迎来了新时期。
近几年来,收藏展、馆藏展、藏家展等词汇频频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新藏家进入艺术市场,也引发了业内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不论是企业、美术馆收藏还是个人收藏,都在通过艺术市场的交易,参与到艺术生态的建构中。在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时代,国际文化和经济环境都在促使着艺术品市场悄然发生一些变化,这也反映在藏家结构的变化、收藏趣味的变化、交易方式的变化等方面。在当下这样一个新的时期,有着哪些新的收藏趋势?藏家对当代艺术品收藏有着什么样新的观念?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继续发展?
99艺术、永樂文化联合主办的2024主题论坛《新时期背景下的艺术收藏趋势》,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共同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按嘉宾发言顺序排序
就目前来看,2024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与2023年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赵旭 永樂文化创始人、艺术家 收藏家 :
年轻藏家的不断涌入是明显的变化之一,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这一两年。当代艺术从2006年风靡全球,2007年到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洗礼,不断的有藏家进到这一领域。
这些年轻藏家大多在海外求学,热衷参观国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他们关注当代艺术,受到国际艺术潮流的影响,也考察年轻艺术家的展览经历、艺术成就乃至市场状况 。
就现在来说,当代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参与是机会,当代艺术板块的稳定对我们来说也是机会。
郑林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
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处在低迷阶段,Art Basel的成交活跃提振了市场信心,再到香港和北京春拍,70后艺术家市场表现突出。
虽然疫情变成了历史记忆,却影响了画廊、艺术家的重新洗牌。在我看来,原本学术地位和市场稳固的艺术家大家可以继续关注,他们的市场行情会仍会向上走。80后、90后艺术家则面临严峻考验。
《新时期背景下的艺术收藏趋势》论坛现场
中国的藏家群体在收藏上有哪些变化?包括藏家结构、对当代艺术收藏的观念、收藏趣味等方面。这些变化向艺术市场乃至艺术生态发出了哪些讯号?
赵旭:
老藏家一直都在,明显的变化是新的、年轻藏家的持续入场。这五年来当代艺术市场在波动中起伏,2020年重启的永樂也赶上了这一波。刚结束的北京春拍成交不错,人气也旺。6月开拍的永樂春拍重点拍品有大尺幅的曾梵志、黄宇兴和刘晓辉的作品,以及当代艺术“F4”的90年代早期重要作品。好的拍品现身,市场肯定会回来。
目前当代艺术市场中,新藏家是一股不断壮大的力量。像千禧一代、Z世代的入场,他们会收藏黄宇兴、刘晓辉、秦琦、赵赵、孙一钿、张子飘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当收藏达一定程度后会转向当代艺术中坚力量和现代艺术,乃至近现代圈层,不断的向上收藏。
郑林:
年轻藏家在当代艺术收藏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代际更替,共同的语言和经历使他们更支持年轻艺术家。积累足够的收藏经验后,年轻藏家在考量艺术家的市场价值外 ,更会进阶到收藏全球艺术史上有学术地位的艺术家,构建美术馆级的收藏体系。
此外,不少老藏家也在跨领域收藏,很多收藏中国书画、水墨的老藏家转向了当代艺术收藏。一级市场也是如此。
杨凯(主持人)、99艺术、K空间创始人:
艺术品收藏是无止境的,从个人兴趣到价值判断,从非专业人士到专业人士,在行业浸染下转向家族、企业的收藏,实现价值传承,最后进阶为美术馆馆藏实现公共的教育和普及,肩负社会责任感。藏家推动了艺术市场的良性循环,对艺术生态的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环球艺术收藏调查报告》显示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新增长点,从画廊和拍行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对画廊和拍卖行来说,如何陪伴这些年轻藏家成长?
郑林:
从一级市场来看,新一代年轻藏家介入更多的出于自身审美趣味和价值系统的认同,门槛较低的、活跃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升值空间和未来想象空间都比较大。
这几年唐人经营的年轻艺术家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泰国艺术家贡坎,苹果公司CEO库克收藏了他的作品,现在很多人都想收藏贡坎的作品甚至需要排队。贡坎作品在二级市场也比较少,未来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另外一位泰国艺术家奇蒂·纳罗德,我们刚合作时他的作品售价在两万元以内,去年一幅2米×1.9米的《欢乐的人群》在永樂拍卖的成交价已达到了138万元。同一时间段,他的同尺幅作品在唐人香港空间个展的售价是17万元。
艺术家好的作品出来自然会有好的价格,年轻藏家跟进来比较不容易受到伤害。 随着作品的增值,也让他们看到更多未来的希望。
赵旭:
收藏的机会永远都在。年轻藏家应该增加他的朋友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去到展览现场,通过看展提高自己的审美,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给藏家们的建议。
我的收藏集中在国内艺术家,主要通过二级市场购藏。2021年开始我也买一些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像洛伊·霍洛韦尔。生活在华人的圈子里,购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更稳一些。
杨凯(主持人):
收藏是一门学问,我们三个都有三十年从业经历,从传统跨越当代收藏也交了很多学费。从艺术消费进阶专业藏家,这个路很漫长,跟对人成长会很快,跟错了就走远了。
《新时期背景下的艺术收藏趋势》论坛现场
就当下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来看,是收藏当代艺术品的好时机吗?什么样的艺术家作品是能经受得住市场和时间考验的?
郑林:
市场好的时候对一些藏家来说是卖作品的机会,市场不好的时候反而是买进的好时机。
我买作品时不仅是看市场,更看重以下两点:
首先,从历史角度出发,艺术家的这件作品有没有收藏的可能性。像我收藏的一件陈文波作品曾参展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幕展,当时和张晓刚的《大家庭》和曾梵志的作品摆在同一面墙,这件作品也参加了首届上海双年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市场不好时反而买的划算。
其次,我也会看艺术家的创作内容。2003年唐人在曼谷举办了黄宇兴的第一个海外个展,当时用做海报和请帖的《珍珠港一直留在家里没拿出来过》这次在唐人28周年展展出。这两年,我在二级市场至少买了十件以上黄宇兴的作品,我认为黄宇兴早期作品的价值会超过新作。这就要求我们对艺术家和他的市场做判断,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好坏之分,哪些作品未来更有价值都需要判断。
赵旭:
艺术品是非标商品,藏家的兴趣爱好、方向决定了审美趣味。今年整体上看,当代艺术是比较稳定的,不失为是一个收藏的好时机。
99艺术、K空间创始人 杨凯发言
杨凯(主持人):
经济调整正在回暖的情况下,美术史上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不一定很贵,但迟早会被市场认同。 好作品永远不会丧失艺术价值 ,藏家尤其是年轻藏家一定研究艺术家在美术史上的定位,就会买到好东西。最好的机遇就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