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传统模式。
各大拍行均已开设网络竞拍频道,从数据上也能反映,参与网络竞拍的藏家数量持续增加;直播拍卖因“随走、随看、随播”的便捷特性,为艺术品销售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方式;媒体、互联网平台加入到艺术品交易赛道,促发了新形式的竞争……艺术品交易互联网化,似乎正在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势头正盛的方向。在当下的这个新媒体时代中,互联网是否为艺术品市场打开了更大的空间?这些新形式的交易模式是否可以成为主流方式?艺术市场的新形态与传统模式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藏家在通过新渠道购买作品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要注意的?
5月26日,99艺术联合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邀请数位行业内资深专家,共同探讨了这一话题。
论坛现场
按嘉宾发言顺序排序
从拍行、画廊和媒体的角度来看,艺术品市场互联网化的前景、优势和趋势是什么?
赵旭
永樂文化创始人
艺术家 收藏家
艺术品是非标品,进入互联网面临很大的挑战。艺术品的交易属于个性化交易,所以交易空间相对也小。但直播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是一个趋势。专家们可以借助这种形式把艺术品向更多人进行细致地解读。我们做了两年的直播,也成交过七、八百万元一件的古董。所以我认为,专业、高端的艺术品,逐步也能够在直播平台上推广、交易。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很多藏家和准藏家不一定非得到当代艺术现场来购藏艺术品,但通过直播,只要网络可以触达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了解和购买艺术品。这是艺术品交易的一个未来。就目前来说,所有的线上交易方式中,直播的效果是最好的。
郑林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
“唐人”虽然没有做线上销售和直播平台,但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以后,我们有超过70%的藏家在没有亲眼看到作品的情况下进行购藏。严格来讲,这几年特别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或者是受追捧的年轻艺术家作品,都存在排队的情况,很多藏家在看到作品的时候其实已经销售了。所以,如果藏家反应稍慢,或者一定要看到作品才决定收藏,那基本上是没有机会了。所以,我认为,互联网为画廊的销售系统、管理运作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杨凯
99艺术、K空间创始人
我跟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路走来的,我自己也是互联网的参与者。99艺术网前身叫“中国西部艺术网”,创办于2003年。当时创办“中国西部艺术网”的原因是我参加了一个艺术展会,有人跟我说,如果把作品放在互联网上,那么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欣赏,也可以进行更便捷的交易。
二十年前,从艺术家到藏家对互联网都是比较排斥的,但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在今天已经成为生活日常。
99艺术一直致力于平台交易,之前我也为此投入过大量的资金,但当时整个互联网生态不成熟,用户信任度、对平台的认知度都还不高。但今天不同了,一是交易环境更加成熟,有了各种便捷的支付平台;二是在5G时代,线上看作品细节的质感可以媲美线下。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在网络上大家也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地看作品、看展览、逛博览会、参与拍卖。艺术品市场互联网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希望99艺术能够追赶上这二十年来的梦想,搭建一个专业的艺术品交易平台。99艺术目前已经正在布局自己的新媒体平台矩阵。
论坛现场
直播拍卖的优势是什么?
赵旭
在直播中,藏家可以通过专家的讲解了解到艺术家的思想和作品的独特之处。直播所面对的受众数量对我们来说是线下无法企及的。
我们曾经通过直播销售了一件刘晓辉的作品,那位藏家在两年前是以大概60万元买入的,在我们直播平台上定的起拍价是40万元,但到最后以90万元成交,被一位大藏家购得。当时有七、八个买家竞争,他们中有四位是网络上来的陌生买家。
直播拍卖与拍行线下拍卖不同。线下拍卖一件90万元的作品可能只要30秒,但直播需要专家不断地讲解,让藏家看懂、喜欢,再竞拍,可以说,直播拍卖是一套很复杂的流程。
论坛现场
目前来看,藏家喜欢通过直播拍卖买哪类作品?
赵旭
在我们的直播矩阵中,购买过几千万元古董、书画的藏家有几位。当时我挺惊讶,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候我也会拿出一些自己的藏品放在直播平台上拍卖。
从数据上看,在直播平台上拍卖,当代艺术作品的收益是最稳定的,即便只是小赚。相比之下,书画就弱很多。书画在中国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比如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徐悲鸿,然而当代艺术虽然相对小众,但新进场的藏家,尤其是年轻藏家,对当代艺术会更感兴趣。现在的年轻藏家很多是从欧美留学回来,他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通过西方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对当代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回国之后也会更倾向于寻找能引发他们共鸣的作品。
艺术品互联网化是否代表降低了艺术品收藏的门槛?
杨凯
艺术品直播拍卖,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更多有效的藏家受众和增量。实际上,有很多身处二、三线城市的藏家,对当代艺术很感兴趣,但是第一,由于工作原因,可能不能经常来北上广深近距离接触当代艺术展览和市场;第二,很多人感兴趣,但是没有途径和渠道结识当代艺术机构、艺术家,并进入到收藏领域中来,所以互联网让当代艺术实现了破圈。
虽然说当代艺术的受众群体已经比十年、二十年前高很多倍,但跟十四亿人和四千万财富人群相比,依然是个小众行业。我相信未来十年,随着科技、互联网更加便利和发达,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当代艺术市场。
论坛现场
从画廊的角度看,当下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更好、更高效的管理和销售?
郑林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
“唐人”目前完全运作的空间有七个,我们从去年开始筹备新加坡空间,今年新加坡空间开了以后,唐人在亚洲的板块就有了8个空间。空间多,又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运营管理确实是个大问题。
“唐人”目前的七个空间,一年中空间内展览项目大概在50场左右,参加15个左右国际、国内的博览会,同时还有赞助、支持美术馆、双年展等工作,这样大的工作量,我们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发达的通讯网络系统和年轻高效的工作团队。互联网让画廊实现碎片化管理,随时随地都可以工作。
我认为,网络的运用可以最大化地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唐人去年底应用ERP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唐人”未来在行政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库存作品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等方面,都能够更加高效,可以让唐人再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论坛现场
线上交易平台越来越多,藏家选择通过这一途径收藏艺术品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郑林
藏家在没看到原作的情况下收藏作品要基于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对艺术家和作品比较了解,清楚一件作品的质感、形式、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是什么。很多藏家在没有亲眼看到原作就来抢定作品,说明已经对这件作品有所了解。
第二,对平台的信任。无论是拍行还是画廊,藏家跟机构的长时间互动过程中,建立起了足够的信任,对机构、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藏家即便不亲眼看到作品,也是可以放心购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