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组委会欣然宣布第15届上海双年展的主要工作团队。本次展览由主策展人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联合策展人黛西·德罗齐埃(Daisy Desrosiers)与谭雪共同策划,策展团队成员还包括PSA“青年策展人计划” 两位往届获选策展人龙奕瑭和张营营。all(zone)工作室 / 拉查蓬·乔楚伊〔all(zone) / Rachaporn Choochuey〕担任展陈设计,萨拉·德·邦特(Sara De Bondt)担任平面设计,萨拉·德穆斯(Sarah Demeuse)担任编辑。他们将共同致力于实现此次展览。主视觉与参展艺术家等细节将于之后陆续公布。
第15届上海双年展
主要工作团队介绍
主策展人
凯蒂·斯科特
(Kitty Scott)
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是一名策展人和写作者。她目前在加拿大慈善机构船缆及福戈岛艺术驻地任策略总监。她曾在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任副馆长兼主策展人,在安大略省美术馆任卡罗尔及莫顿·拉普现代和当代艺术策展人,在班夫艺术与创意中心任视觉艺术总监,在蛇形画廊任首席策展人,在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任当代艺术策展人。她为众多艺术家策划过展览,包括弗朗西斯·埃利斯、珍妮特·卡迪夫&乔治·布雷斯·米勒、陈佩之、彼得·多伊格、杰弗里·法莫、西斯特·盖茨、布里安·容根、林荫庭、戈登·马塔-克拉克、希尔克·奥托-克纳普、荣恩·特拉达、尹珍美。她联合策划了第10届利物浦双年展(2018年),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2017年)的加拿大馆呈现了艺术家杰弗里·法莫的创作。她还是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2012年)核心工作团队成员之一。斯科特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收藏品国际委员会成员。
联合策展人
摄影:简·克拉托赫维尔,photo by Jane Kratochvil
黛西·德罗齐埃(Daisy Desrosiers)
黛西·德罗齐埃(Daisy Desrosiers)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史家,现任大卫和弗朗西·霍维茨家族基金会的首任总监,以及凯尼恩学院冈德美术馆的首席策展人。她曾任科尔比艺术博物馆伦德美国艺术中心的首任艺术家项目总监。她曾与西斯特·盖茨、克里斯汀·孙·金、明·史密斯、琼·乔纳斯等艺术家,以及由艺术家和倡导者组成的“为正义而艺术”团体合作。她是2021年多伦多当代艺术博物馆首届三年展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德罗齐埃是2023年策展领导中心的成员之一,也是科克市格卢克斯曼美术馆尼古拉斯·福克斯·韦伯策展驻地项目的策展人之一。她是科克大学美术馆的理事会成员之一,也是福戈岛艺术驻地的项目咨询委员会成员之一。她的研究聚焦于当代艺术中如糖等商品的文化史和后殖民史,以及从翻译到新语言形成等当代实践中的迁移现象与意义制造问题。
谭雪
谭雪是一位策展人和写作者,她现任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项目与展览总监兼首席策展人。2015-2024年间,谭雪是亚洲领先的当代艺术中心大馆当代美术馆的创始资深策展人,在该机构的构建和策划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负责展览计划和特别项目,建立了一系列独特的现场艺术及媒体项目。谭雪近年策划了玛丽亚·哈萨比(Maria Hassabi)、潘岱静、蒂诺·赛格尔(Tino Sehgal)、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曹斐等艺术家的个展,并策划余美华(Scarlet Yu)与泽维尔·勒罗伊(Xavier Le Roy)、尼罗·科廷(Nile Koetting)、梅特·埃德瓦尔森(Mette Edvardsen)和艾萨·霍克森(Eisa Jocson)的重要现场委约作品。她的群展项目关注生态、女性主义、性别、现场艺术和技术等主题,包括“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态学” 、“信任&迷惑” 、”承受自身的姿态” 、“幽灵维面:电驭叛客在未来之年” 、“表演社会:性别的暴力”等。谭雪曾主持大型展览策划,包括与法兰克福MMK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MMK für Moderne Kunst)和纽约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Bard CCS)的合作。
策展人
摄影:漆文龙
龙奕瑭
策展人,写作者。2014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管理专业;2021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策展专业。目前主要关注自组织、共通体和现地策展(on-site curating)。近年来,他组织和策划多场基于东南沿海与流域,有关流动的历史地理与环境媒介的策展、行走和研究。
他于2015年参与创立“轴艺术项目”(AXIS Art Project),并获得2016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奖项;同年创立独立空间404 Not Found Lab,组织后田协商组,在厦门开展一系列社区-剧场的艺术实践;此外,他从2017年起,参与“方志小说”,策划多场驻留、展览和工作坊。同时,他通过写作,寻找策展之外的连结方式。
张营营
独立策展人和写作者,生活于北京。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并获硕士学位,其丰富的经历及多样的创作经验,促使她立足于创作现场进行思考,并从创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因而她致力于研究艺术语言、工具及方法在互联网时代的外在表征与内在含义。在她看来,无论是策展实践还是艺术评论,人类的感知始终应该被放置于首位。她长期关注以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为代表的艺术展览的机制与发展。她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青策计划 2019”获选策展人,艺术自媒体“行进的艺术工具”的运营者。此外策划过的展览&项目有:“LEXICON 未来之词”Stephen Gleadow工作室策展项目,北京龙塘艺术区;“关于她自己–合页”行为艺术表演项目&“下一个步伐”,MG Space;“绿岛:康海涛个展”,偏锋画廊等。
展陈设计
摄影:玛迪猜·刁那,photo by by Matichai Teawna
all(zone)工作室 / 拉查蓬·乔楚伊
all(zone)是一家位于泰国曼谷的工作室,由拉查蓬·乔楚伊于2009年联合创建。该工作室秉承实验与趣味精神,精简材料,使用轻型构件,降低消耗,从而探索具有轻盈质感的建筑。2016年,all(zone)设计建造了泰国首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即清迈当代艺术博物馆。该馆于2017年荣获亚太地区最佳新博物馆奖。2019年,all(zone)入选“Domus年度全球100+最佳建筑事务所”。2022年,all(zone)接受委任设计了墨尔本的MPavilion。2025年,all(zone)受邀参加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all(zone)工作室在国际上声誉卓著,与诸多著名机构及场馆均有展览及项目合作。
拉查蓬·乔楚伊出生于泰国曼谷,在曼谷朱拉隆功大学获得建筑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在东京大学获得建筑史博士学位。她曾任教于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并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和授课。2022年秋,她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担任路易斯·康客座助理教授。2023年,她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和保护研究生院担任院长客座助理教授。
平面设计
萨拉·德·邦特
(Sara De Bondt)
萨拉·德·邦特(Sara De Bondt)是一位比利时平面设计师、出版人和教育者。她曾与诸多艺术家及文化机构合作,包括罗莎琳德·纳沙希比、蕾切尔·怀特里德、弗朗西斯·斯塔克、马克·莱基、古根海姆博物馆、威耶斯当代艺术中心、巴比肯艺术中心、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利物浦双年展等。她目前的合作对象是韦尔科姆收藏、卡姆登艺术中心和欧罗巴利亚艺术节。2008年,德·邦特联合创建了出版品牌“偶发出版”,并编辑了数本书目。她的最新著作是《另类出奇:比利时平面设计史》(2022),由她策划的同名展览于2019年在根特设计博物馆举办。
德·邦特曾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等校任教。她目前在根特皇家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授课。2024年,她在根特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业,目前是瑞士西部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洛桑艺术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
自2017年起,她是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的成员之一。
编辑
萨拉·德穆斯
(Sarah Demeuse)
萨拉·德穆斯(Sarah Demeuse)是一位编辑和专业出版人,致力于实体出版物和数字内容的编辑及出版工作。她来自比利时,主要活跃于美洲,与艺术家、作家、博物馆、学校以及平面设计师、建筑师和策展人开展合作。凭借比较文学和语言学的知识背景,她还参与了西班牙、英国、荷兰和法国的出版工作。她曾参与的项目及合作机构包括:斯考希根绘画与雕塑学校艺术家驻地、艺术与建筑书店、阿拉巴多博物馆、艺术爱好者基金会、梅利艺术机构、利物浦双年展、惠特尼双年展、歌德学院、南共市双年展、卡里略·希尔博物馆等。萨拉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罗曼语系文学博士学位和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的策展研究硕士学位。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也会在灵感迸发时,为播客和画册撰稿。
关于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自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办方暨永久主场馆。从第1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2届“融合与拓展”、第3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4届“都市营造”、第5届的“影像生存”,第6届“超设计”、第7届“快城快客”、第8届“巡回排演”、第9届“重新发电”、第10届“社会工厂”、第11届“何不再问”,第12届“禹步”、第13届“水体”,直至第14届“宇宙电影”,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秉持支持学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革及知识生产趋势,成为每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
关于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
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始终致力于让当代艺术与蓬勃发展的城市语境发生积极对话。2012年,上海双年展开辟了“城市项目”,每届与展馆、影院、文化中心等公共空间联动,以展览展映、田野调查、工作坊等多样化的形式,发动本地行动者采掘地方文脉,让双年展游牧出“白盒子”空间,与居民生活、城市文化生态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