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艺斯“New Now: 现代及当代艺术和设计”香港拍卖将于3月29日举槌,汇聚逾120件拍品,囊括知名当代艺术家、艺坛新星与杰出设计师佳作。亮点包括六角彩子、伊西·伍德(Issy Wood)、乔治·康多(George Condo)、梅尔·波切内尔(Mel Bochner)以及克里丝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等知名当代艺术家的经典佳作,以及一众首登拍场并入围2025年“SOVEREIGN 杰出亚洲艺术奖”的优秀创作者作品。恰逢香港艺术周,预展将于3月21日起于位处香港西九文化区之亚洲总部揭幕,欢迎大家亲临共享艺术时刻。
六角彩子
《无题》,2023年作
压克力 画布(三联作),各200 x 150厘米,共200 x 450厘米
估价:2,400,000 - 3,000,000港元
领衔本季“New Now”拍卖的为日本“80后”艺术家六角彩子大型画作《无题》。六角彩子以突破性的直接用手绘画技巧而闻名,而本作则是这一技巧的绝佳范例,不仅构图丰富,更是拍卖历来首度亮相的六角彩子三联作,十分珍贵。
作品通过描绘一个色彩缤纷、如梦似幻的场景,体现了她艺术视野的关键面向。画中的三个人物似乎轻盈地漂浮在一片充满活力的花丛中,色彩以最和谐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艺术家用手绘技法构建起独特的视觉语言,大尺寸的画布不仅为观者提供了自由移动的空间,更使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艺术家的创作痕迹。
伊西·伍德(Issy Wood)
《黑麦专家》,2020年作
油彩 麻布,182.5 x 240厘米
估价:800,000 - 1,200,000港元
英国艺术家及音乐创作人伊西·伍德(Issy Wood)的《黑麦专家》展现了她近期以食物作为欲望的象征来探讨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之内心世界。在艺术家的创作里,食物代表了一种恋物的冲动,传达了生物学角度的亲密关系,承载着个人化的情感与思考。
艺术家通过消隐人物面部特征的形式,来解构肖像画的叙事功能,迫使观者直面消费主义符号体系操纵之下,人类获取快感的机制被不断异化的本质;画面中缺席的面容与仪式化进食场景形成凝视景观,促使观众对此隐喻进行反思。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
《无题》,约1983年作
油彩 画布,134.9 x 119.7厘米
估价:550,000 - 700,000港元
创作于1983年的《无题》是乔治·康多(George Condo)职业生涯的早期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艺术家如何将艺术史经典作为来源和出发点进行创作,通过挪用立体主义的断裂空间、未来主义的律动线条,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拼贴形式,艺术家建构起独有的虚拟视觉体验。
画面中描绘了一系列乐器,它们彷佛在周围的空间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流动的节奏感,宛如将音乐的时间性与律动凝结于画布之上,令人彷佛能听见旋律在虚实之间回荡。《无题》是艺术家新现代主义时期的精致典范,以高度抽象的笔触与流动的韵律交织,引领观者步入一个充满无尽想象的梦幻之境。
梅尔·波切内尔(Mel Bochner)
《那好吧》,2012年作
油彩 丝绒,159.7 x 119.4厘米
估价:400,000 - 600,000港元
对已故艺术家梅尔·波切内尔(Mel Bochner )来说,语言和文字既是创作媒介,也是其一贯的创作主题,此次的拍品《那好吧》正是体现艺术家这一主题的典范之作。作品以朦胧的灰色为背景,以柔和的色调呈现出一系列口语化的短语。
艺术家不仅简单将文字绘于丝绒画布,而是通过掩盖和阻挠的过程中逐渐让文字显现,而创造出不断浮现又深入绒布表面的效果,由此,艺术家试图批判语言学中,后现代语境下语义消解的现象:日常语言符号被剥离其“能指”与”所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词不达意,而浮于表层的语言符号更让语意断层。
李黑地
《妾堕玄海》,2021年作
油彩 画布,159 x 179.3厘米
估价:300,000 - 500,000港元
中国艺术家李黑地已迅速成为当代艺术领域引人注目的代表人物。本季呈现的画作《妾堕玄海》灵感源自《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悲剧故事,用现代水墨重新诠释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画面中悬浮的幽蓝衣袂,暗合蒲松龄笔下女鬼聂氏“魂寄柳梢”的悲情故事。
艺术家将传统工笔画细腻的技法,转化为更具张力的视觉空间:画面中黑色绳索既象征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捆绑束缚,也隐喻种种更为现代的精神困境;作品营造的超现实场景,不仅在色彩中还原古典文学故事的神秘感,也再续文本中对复杂人性的探讨与批判。
克里丝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
(i) 《三个有血的演员01》;(ii) 《三个有血的演员02》
2007年作,数码印刷 压克力 画布(共2部分)
(i) 100 x 134厘米,(ii) 100 x 150厘米
估价:400,000 - 600,000港元
克里斯汀·艾珠是印尼当代艺术核心实践者,她的创作始终以层次分明、充满内心色彩表达的视觉效果承载存在主义探究思辨的内核。此作以版画基底与绘画的抽象语言的重合,标志着她艺术风格演变的关键时期。早年严格的版画训练赋予艾珠独特的创作敏锐性:从1990年代通过干法蚀刻技巧解构人类脆弱肉体的本质,到2000年后转向混合媒材...... 她对基督教禁欲主义与消费社会伪善的结构性批判,令其创作始终保持着对"表面之下"真相的解剖。
而此双联画正是两阶段的连结:幽灵般纠缠的形象,以狂乱线条蚀刻并浸染深红色调,延续了她早期对身体脆弱性的关注,而分层的纹理和世界末日般的色调则预示着她其后对人类欲望的探索,更暗喻着个体在社会规训与本能冲动之间的摇摆与拉扯。
拍卖详情
New Now: 现代及当代艺术和设计
香港拍卖
3月29日13:00
香港预展
3月21日至29日11:00-19:00
香港九龙西九文化区柯士甸道西8号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大楼G/F
更多三月香港拍卖日程
3月19日至26日 | 香港钟表春季网拍
3月21日至4月1日 | 香港珠宝网拍
3月27日 | 珍贵珠宝:香港 (现场拍卖)
3月28日 | 限量版画 (现场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