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交流进一步加深,在文化层面上一定程度破除了早期对西方的迷恋,进而在西方油画技法中融入更多对中国传统或中国时代现实的思考。开拍2025年春拍为大家带来何多苓、陈丹青、艾轩、陈逸飞、忻东旺五位艺术家创作于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之初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所共同点折射出的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一条重要线索,即以写实技法为基底,注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关切,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张力中重塑现实主义的意义。而这一代艺术家的实践,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从技法到精神的多元启示。
Lot 024
何多苓 乌鸦与女人
布面油画
1991年
59×75cm
款识:
HeDuoling 91 (右下)乌鸦与女人(画背)
出版:
1.《大家色彩》,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封面
2.《何多苓,忧伤的诗歌》,何多苓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96-97页
3.《大陆美术选集3:何多苓》,艺术家出版社,1992年,第78-79页
何多苓的“乌鸦与女人”系列是其创作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将中国当代艺术的抒情性与西方表现主义语言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诗意现实主义风格。何多苓曾读到美国诗人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的诗歌《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其中“周围二十座雪山之中,唯一动弹的,是黑鸟的眼睛”一句的意象和情感给何多苓带来了强烈的感受,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在艺术家看来现代诗歌那种字与意之间的错位与游离,所造就的有意象的超现实主义是很有趣的。
1991年的此作《乌鸦与女人》以一个彝族女人作为主体,一片微茫的白色肌理作为背景。女人神情肃穆,民族服装高耸的垫肩与乌鸦张开的羽翼的形成呼应,乌鸦既似蓄力起飞又似刚刚落地,锐利的动态刺穿寂静,为画面带来强烈的不稳定动势,乌鸦与女人背向而行的构图赋予其诗性的不确定感和隐喻性。乌鸦这一意象在其笔下获得了新的诠释:既是中国文化中的智慧使者,又是超越世俗的自然象征。这幅画作通过错位和游离的意象,展现出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Lot 025
陈丹青 画室
布面油画
1997年
71×55.5cm
款识:陈丹青1997(左下)
对照片、印刷品进行描绘,起始于陈丹青旅美生活的后几年,这些照片、印刷品刊印着美术史中的经典形象,并将其与现代的艺术并置。陈丹青并非对着经典“临摹”,而是在对经典形象的承载物“写生”,将现成的图像重新融入手工性的绘画之中,赋予机械制造的产品以人工性的“光晕”。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改变了大众与艺术的关系,众多的复制品取代了原件独一无二的绝对价值。
陈丹青以“图像写生”的创作方式,巧妙地化解了图像与绘画紧张对立的关系。本作《画室》即为陈丹青“图像写生”系列的精品之作,这一系列从古希腊时期的人体雕塑到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再到莫迪里阿尼简括的人体线条,用绘画来“复制”这些熟悉事物的“复制品”,使事物在这种重复行为中变得陌生,而陌生感拉开了观者记忆的距离,促使原本“停滞”的形象新鲜生动起来,仿佛经典的“重生”,让既有形象作品再次成为新的珍贵“手稿”。
Lot 026
艾轩 藏族女孩
布面油画
1996年
88×88cm
款识:艾軒AIXUAN,1996.3(左下)
艾轩1970年代在成都军区担任驻军艺术家期间,他多次赴西藏写生,这段经历成为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键。西藏的苍茫自然与藏族人民的坚韧性格深深触动了他,促使他以西藏为题材,探索人与自然的永恒关系。在艾轩看来,西藏的严酷环境象征着“巨大的不可超越的力量”,而画中人物的孤独与渺小实则是他自身对生存困境的隐喻。他曾坦言:“我借助西藏这种状态表达了自己的感觉。”在“藏族女孩”系列作品中,少女置身于荒原、雪野或冻土带,画面弥漫着清冷的孤独感。艾轩尤其注重人物眼睛的描绘,画中女孩的眼神往往深邃而复杂,既有纯真与坚毅,又透露出对命运的迷惘与哀愁。以超强的写实能力著称的艾轩在本件作品中作品倾注功力描绘了大量细节,如藏族服饰的纹理、高原红的脸颊、随风飘动的发丝均被精准呈现,他偏爱蓝、紫、灰等冷色调,结合斑驳的笔触,强化了画面的孤寒氛围。这一风格被认为受到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的影响,但艾轩融入了更多中国式的精神内核。
Lot 027
陈逸飞 周庄
布面油画
2003年
44×58.5cm
来源:
北京匡时2014秋拍LOT2893
原藏家直接得自陈逸飞本人
陈逸飞的 “周庄系列”成功将江南水乡推向世界舞台,他将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精准细节与中式水墨画的意境相结合,画面既逼真又充满诗意。1984年,陈逸飞在友人杨明义的建议下,乘船前往尚未通公路的周庄写生,通过摄影记录周庄的双桥、河道与民居,随后在纽约创作了一系列以周庄为内容的作品,其中有的被美国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购下并赠予邓小平,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象征,后又登上联合国首日封,使周庄一举成名,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此后,“周庄”成为了艺术家重要的代表系列之一,这一系列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灰蓝色调为主,渲染水乡的清冷寂寥;另一类采用金黄色调,表现暮色中的温暖与归家氛围。
本作《周庄》即为后者中的精彩表达,结合艺术家所擅长的厚涂与晕染技法,使画面厚重而朦胧,呈现出细致的温情。“周庄”系列画面中枕水人家的静谧场景,既是艺术家对江南故土的追忆,也是对文化根源的寻索,通过浪漫化的笔触,将水乡的粉墙黛瓦、石阶倒影与朦胧光影转化为诗意化的东方意象,满足西方对“神秘东方”的想象,同时也引发中国人对传统江南的共鸣。
Lot 028
忻东旺 白菜
布面油画
2006年
60×50cm
款识:东旺2006(右下)
忻东旺的“白菜”系列创作跨度达十余年,他将白菜视为“民族性探索的载体”,认为其平凡中蕴含倔强的生命力,他曾写道:“白菜上的疤痕就像人经历过风雨一样,我礼赞的是平凡倔强的生命”。在技法上,忻东旺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造型,如汉唐陶俑的夸张变形和“传神写照”的美学观。他用油画刀塑造白菜叶的肌理,色彩沉着中透出张扬,既保留西方油画的厚重感,又融入东方审美中的“拙朴”意境。
忻东旺的白菜虽以照相写实主义为基础,但并非机械复制,他通过粗犷的笔触和厚重的颜料堆积,赋予白菜立体感和生命力。画面中常出现虫蛀痕迹、蔫萎的叶片甚至根部泥土,这些细节既真实又充满象征意味,体现“窥物犹人”的哲学思考。忻东旺的白菜系列不仅是静物画,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隐喻,他将白菜的“微廉身价”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相联结,通过物象传递对社会底层的深切关怀。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使其作品超越了传统静物画的范畴,成为记录中国社会变迁的视觉史诗。
//
开拍国际 5周年春季拍卖会
CUPPAR 5TH ANNIVERSARY SPRING AUCTION
第一阶段·北京
现当代艺术精品展
展期:5月7日-16日
地点:798开拍空间
现当代艺术专场
预展:5月22日-24日
拍卖:5月24日 19:30
拍卖及预展地点:北京宝格丽酒店
第二阶段·杭州
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