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透纳 (1775-1851)《布里恩茨湖之月》,铅笔 水彩 刮擦 纸本,24.7 x 36.6 cm.。估价:英镑 600,000 - 800,000。此作将于7月1日于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晚间拍卖呈献
威廉‧透纳(J.M.W. Turner)获誉为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今年适逢透纳诞辰250周年,全球各地都举行多场展览和活动纪念这个重要时刻。透纳于其艺术生涯后期创作的水彩画《布里恩茨湖之月》(Lake Brienz, with the Setting Moon)体现了“气韵氛围即我风格”的宣言,即将亮相7月1日举行的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晚间拍卖。透纳早期的风景画以写实手法呈现眼前的景象,但当他在60多岁描绘伯恩山的壮丽景致时,他更希望捕捉约翰‧鲁斯金(Ruskin)所言的“一个地方的神韵”。
在1830年代,美国作家詹姆斯‧菲尼莫尔‧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曾把瑞士形容为“世上最壮丽不凡之地”。库珀的同代英国艺术家威廉‧透纳在1802年20多岁的时候首次造访瑞士,同样被深深吸引。
瑞士让人屏息的雄伟山峦使透纳深受震撼,这与他在家乡英国旅行时所见的风景截然不同,因而启发他创作了《瑞士圣哥达山口》(The Pass of Saint Gotthard, Switzerland)和历史画作《暴风雪:汉尼拔与军队穿越阿尔卑斯山》(Snow Storm: Hannibal and His Army Crossing the Alps),两幅画作都予人恢宏壮观之感。
由于拿破仑战争和其他原因,使前往欧洲大陆旅行变得十分危险,因此透纳在数十年后才重返瑞士。他于1841至1844年连续几年都在瑞士度过夏季,以弥补错失的时光。此时的透纳已年近七旬,他于瑞士创作的风景画与早期的作品大相径庭。他后期的作品往往描绘宁静和谐的风景,仿佛年逾花甲的透纳更渴望安宁平和。透纳后期的瑞士作品也是在藏家中最受追捧的主题之一。
这些风景画几乎全为水彩画,包括即将亮相伦敦古典大师晚间拍卖的这幅引人入胜的《布里恩茨湖之月》。
威廉‧透纳(1775-1851) 《瑞士湖(从基恩霍尔茨附近眺望布里恩茨湖日出)》,水彩,249 x 365 cm.。英国曼彻斯特美术馆。照片:Bridgeman Images。此作的视角与佳士得拍卖的画作相同,但描绘的时间比后者稍早
此作约绘于1842年,数年后透纳便向好友兼艺评家约翰‧鲁斯金(John Ruskin)表示“气韵氛围即我风格”。此作当然散发梦幻氛围,描绘日出时分伯恩山下的布里恩茨湖美景。远方的山脉染上晨曦的粉色,左边的悬崖笼罩在阴影之中,而右边的月亮则在云后悄然落下。
在前景中,隐约看到码头旁边有一些人,但湖面依然平静如镜,几乎没有一缕风吹过。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此作描绘的是瑞士的琉森湖,但如今可以肯定画中的是布里恩茨湖。透纳有两幅水彩画描绘相同的风景,亦即从湖的东岸向西眺望的景观,此作是其中一幅,另一幅现藏于曼彻斯特美术馆 (Manchester Art Gallery),描绘比清晨稍早的时分。
即将上拍的画作色彩层次更加丰富,反映两幅画作之间日光逐渐变亮的变化。例如,画中山坡上的茂密森林,在藏于曼彻斯特美术馆的作品中并不明显。此外,不远处的湖泊也呈现让人惊叹的钴蓝色。
威廉‧透纳(1775-1851)《布里恩茨湖之月》(作品局部)
此作描绘的月亮也落得更低,显示时间的流逝。至于透纳是否在现场完成这两幅画作则难以确定,他很可能在现场捕捉每幅画作的神韵,然后在闲暇时再仔细润饰。
透纳在多幅画作中捕捉同一地点光线变化。这种手法预示了半个世纪以后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创作手法。法国艺术家莫奈以反复仔细地描绘不同时分的同一风景见称,例如知名的《塞纳河的早晨》(Mornings of the Seine)系列描绘了同一段塞纳河从晨光熹微以至早上时分的不同变化。
这种手法对于透纳来说是比较少见的,但1842年的瑞士之行却两度激发他尝试这种创作方式,先完成了两幅布里恩茨湖的风景画,然后创作了三幅描绘琉森湖对岸瑞吉山的经典画作。
在透纳首次到访瑞士时,北欧人普遍视瑞士为旅客前往意大利途中遇上的首个和最大的障碍。但在十九世纪,瑞士逐渐成为深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威廉‧透纳(1775-1851)《蓝色瑞吉山:琉森湖,日出》,水彩 不透明水彩 钢笔 棕色墨水 白色粉笔 局部刮擦,29.7 x 45 cm.。此作于2006年6月5日在佳士得伦敦以5,832,000英镑成交
在1816年,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在日内瓦湖畔构思出家喻户晓的小说《科学怪人》。1863年,知名旅行社创始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策划了首个瑞士旅行团。五年后,维多利亚女王在瑞士度假了一整月,据说原因之一是她希望在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离世后到当地缓解哀痛之情。而上文引述的库珀语录来自他于1836年出版的《瑞士速写》,该书围绕他和家人游览瑞士的经历。
透纳本身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在这个背景下于晚年创作多幅瑞士风景画,意味着他的创作动力并非完全属艺术性,而是他深知描绘新兴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作品将会更受欢迎。
此作首次拍卖时的藏家出处不详,但很可能来自透纳的速写本,部分页面后来被分拆单独出售,而早期的藏家包括朴茨茅斯伯爵夫人凯瑟琳‧费洛斯(Lady Catherine Fellowes)。
今年适逢透纳诞辰250周年,全球各地也举行多场展览和活动纪念这个重要时刻。透纳获誉为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他的早期作品会如实描绘特定地点,但当他创作《布里恩茨湖之月》时却摒弃了这种手法。他的画作开始以氛围为重,地貌细节则次之,而且益发利用色彩探究能量与光线,而变化流动的水彩自然成为最能配合此转变的媒介。
出类拔萃的作品包括透纳在前往布里恩茨湖的旅程中创作的上述三幅作品,包括《蓝色瑞吉山:琉森湖,日出》(The Blue Rigi: Lake of Lucerne, Sunrise)、《昏暗的瑞吉山》(The Dark Rigi)和《红色瑞吉山》(The Red Rigi)。三幅画作描绘不同时分的瑞吉山,并以蓝色、深色或红色等颜色或色调作为特色。《蓝色瑞吉山》(约1842年作)捕捉破晓前的瞬间,于2006年在佳士得以5,800,000英镑成交,至今仍是透纳最高成交价的水彩作品,现藏于泰特美术馆(Tate Collection)。
透纳以瑞士为题材的水彩画备受藏家追捧,鲁斯金便是其中之一。他购入多幅透纳的作品,并称赞画作“并非重点描绘一个地方的景象,而是捕捉一个地方的神韵”。透纳在首次踏足阿尔卑斯山的40年后,仍然通过作品攀登艺术的高峰。
古典大师晚间拍卖
7月1日 晚上6:30(伦敦时间,下同)
预展
即日至7月1日
拍卖及预展地点
佳士得伦敦
8 King Street St. Jame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