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为何成为90后的视觉宣言?
放眼全球,90后群体由于其话题度及明确差异化的创作风格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之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元文化图景:他们之中,有人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灵感,发展出崭新的视觉语言;有人以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积极回应技术与媒介的变革;有人直面环境与空间的变迁……尽管路径各异,他们皆以个人经验为原点,不断放大自身的创造力——肖像正是其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以15位国际90后艺术家为样本,探索他们如何通过肖像创作呈现这一代人的视觉宣言。
1
朱利安·阮 Julien Nguyen
出生年份:1990年
国籍:美国
越南裔画家朱利安·阮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技法描绘朋友、恋人及神话题材,其作品融汇了科幻小说、日本浮世绘与电子游戏设计的视觉元素,以及对艺术史、宗教与科学领域的广泛参照。他常以身边亲近之人的肖像为创作对象,并曾如此阐述自己的艺术理念:“现实只存在于理解与被理解的亲密关系之中。”
朱利安·阮《无题》,
亚麻布油彩裱于铝板,51×41cm,2024
Loewe 2023 秋冬男装秀场
目前,他的拍卖纪录由2022年在伦敦苏富比以45.36万英镑成交的作品《凯尔,总是独自一人》保持。2023年,朱利安受Loewe委托创作了三幅原创画作。与市场品牌的联手,也为艺术家进一步向潮流驱动和Z世代社群经济为主导的阵地迈进。
2
克洛伊·怀斯 Chloe Wise
出生年份:1990年
国籍:加拿大
克洛伊·怀斯的创作涉及雕塑、绘画与视频艺术,她的作品融合了对食物、农业、消费文化、朋友的描绘。
克洛伊·怀斯《永远让你觉得自己很重要》
亚麻布面油画,152.4x121.9cm,2024
这位35岁的艺术家以其对千禧文化的幽默致敬,陆续亮相于画廊个展、群展及博物馆展览,获得众多艺术机构的推崇,并成功进入二级市场。随着与阿尔敏·莱希画廊的正式合作,怀斯的艺术生涯正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3
罗比·德·安托诺 Roby Dwi Antono
出生年份:1990年
国籍:印度尼西亚
来自印尼的罗比·德·安托诺近年来以其风格独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锐艺术家之一。他将古典文艺复兴意象与当代超扁平美学相融合,画面中常见面无表情却显得乐观的孩子、奇异的神话生物等形象,不仅在视觉上呼应奈良美智等知名艺术家,也明显致敬马克·莱登和玛丽昂·派克等超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
罗比·德·安托诺《破茧而出的蝴蝶》
布面油画,180x130x4.5cm,2025
近年来,安托诺的作品在一级及二级市场上反响热烈。2022年佳士得香港拍场,《Asih》以252万港元成交,引发广泛关注。此外,艺术家刚刚于阿尔敏·莱希巴黎空间成功举办了个展,进一步拓展其国际影响力。
4
井田幸昌 Yokimasa Ida
出生年份:1991年
国籍:日本
井田幸昌出生和成长于日本西南部风光如画的沿海小镇鸟取。作为千禧世代画家,他的创作深受禅宗思想影响,尤其体现了“一期一会”的日本哲学。通过层层堆叠的颜料和精湛的明暗对比,他在画布上细致捕捉时间的流逝,引导观者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其所构建的世界之中。
井田幸昌,《灰姑娘》
布面油画,2017
Copyright IDA Studio Inc. Courtesy of Mariane Ibrahi
他的创作涵盖多个系列,包括以安迪·沃霍尔等时代偶像为主题的《肖像》,以及《今天的结束》——后者描绘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每日所遇的人事。井田幸昌将过去与现在并置于同一画面,表达那些转瞬即逝、永不再来的“此刻”,同时也在作品中不断追问“他人”这一概念的真实性与意义。
5
孙一钿
出生年份:1991年
国籍:中国
孙一钿1991年出生于浙江,自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后,又进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被视作同代艺术家中最成功的一位。
她的艺术创作始终围绕“人造物”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以超写实风格的笔触描绘工业化生产的玩具,却在细腻的光影处理中赋予这些日常物件以雕塑般的永恒质感。
孙一钿《开场》以299万元成交价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也是中国90后艺术家的最高纪录。
2024年6月,其作品《开场》以299万元成交刷新了其个人拍卖纪录。据The Asia Pivot分析,该成交价目前位列90后亚洲艺术家拍卖纪录之首。同年6月,她在柏林施博尔画廊呈现了最新个展“浪漫屋”。
孙一钿《美杜莎》
布面丙烯,205×158cm,2023
6
黛安·达尔-普拉 Diane Dal-Pra
出生年份:1991年
国籍:法国
黛安·达尔-普拉的创作灵感源于她失眠时进入的“潜意识状态”,作品中也频繁出现彩色的床品、人物的侧影与背影、台灯、木质床架等元素。尤其是她的大型油画,强调身体与物体之间的张力,构图虽极具视觉吸引力,却在色彩明度与细节处理上保持了细腻的平衡。去年,她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举办了亚洲首次个展“褶裥之间”。
戴安·达尔-普拉,《静止还是闪闪发光?》
亚麻布上油画,162x130cm,2020
“黛安·达尔-普拉:褶裥之间 ”展览现场,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2024
摄影:Alessandro Wang
7
曼亚库·马希洛 Manyaku Mashilo
出生年份:1991年
国籍:南非
马希洛是非洲独树一帜的女艺术家。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多学科艺术家,她的实践涵盖混合媒介绘画、素描与拼贴等多种形式,尤其擅长将宇宙意象融入黑人肖像,将时间、地点与空间的不同维度交织于画面之中。
曼亚库·马希洛《THERE IS A PLACE》
布面丙烯、墨水,150×100cm,2021
8
通吉·阿德尼伊-琼斯 Tunji Adeniyi-Jones
出生年份:1992年
国籍:英国
阿德尼伊-琼斯的绘画以马蒂斯风格的人物与繁茂的花草风景著称,并在一级和二级市场受到广泛关注。阿德尼伊-琼斯认为:“身体是伟大的指挥家和故事讲述者,因此我的创作以它为中心是非常自然的。”他通过探索西方绘画对黑人身体的视觉传统及其与物质性的关联,将身体转化为叙事与交流的核心媒介,阐释非洲流散群体的当代美学。
通吉·阿德尼伊-琼斯《红色双胞胎》
油彩 画布,142.2x152.4cm,2016
9
伊西·伍德 Issy Wood
出生年份:1993年
国籍:美国
作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伊西·伍德以其具象绘画为人所知,通过绘画探讨人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她的作品似乎在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找到一个静止的交汇点——评论家兼艺术史学家巴里·施瓦布斯基曾在《艺术论坛》中将其风格描述为“一种变态的现实主义”。
伍德同时也是拍卖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在过去的五年中,她的作品持续活跃于伦敦、纽约、香港及中国内地等多个重要拍卖现场,屡屡创下成交纪录。
伊西·伍德,《自画像 41》
布面油画,30x24cm, 2023
10
沃杰特克·科瓦雷克 Vojtěch Kovaří
出生年份:1993年
国籍:捷克
沃伊特奇·科瓦雷克1993年出生于捷克共和国,专注于创作充满神话色彩的肖像作品。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有意夸张,科瓦里克在营造出一种天真与真诚氛围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身体力量及外在权威定义提出了质疑。
自2017年以来,科瓦雷克多次受邀在欧洲及美国的画廊举办个展或参与艺术家驻留项目,并曾参展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等重要国际艺术活动。
沃杰特克·科瓦雷克,《Tribute to Theseus》,2020(左)
沃杰特克·科瓦雷克,《Death Rose》,2020(右)
11
安娜·韦扬特 Anna Weyant
出生年份:1995年
国籍:加拿大
安娜·韦扬特来自加拿大,其画风在业内被誉为“千禧年的波提切利”。她以古典主义的构图与色调为基底,融入超现实主义的叙事张力,创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视觉语言。在其细腻描绘的场景中,人物多为青年与女性,往往置身于带有讽刺意味的悲喜剧情境。
安娜·韦扬特《坠落的女人》
布面油画,121.9×91.4cm,2020
成交价:162.3万美元
2022年苏富比纽约
安娜·韦扬特《两个艾琳》,2022
韦扬特于2017年获得罗德岛设计学院绘画学士学位,随后赴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进修。2018年,她移居纽约,正式开启职业艺术家生涯。2021年,画廊创始人兼艺术品经纪人蒂姆·布鲁姆以1.5万美元购入她的作品《坠落的女人》,第二年将该作送拍苏富比,最终以162.3万美元落槌,较购入价上涨108倍。之后,韦扬特与高古轩画廊签约,成为其代理史上最年轻的艺术家,自此站上国际艺术舞台的聚光灯下。
12
保琳·林奇 Pauline Rintsch
出生年份:1995年
国籍:德国
保琳·林奇常以亲密的朋友与家人作为画作主角,与巴尔蒂斯作品中那种戏剧性的痛苦相似,她同样善于在抽象的场景中捕捉动感十足的人物姿态。与此同时,她的作品还融入了某种神秘的女性气质,赋予画面更深层的意象与张力。
林奇目前居住和工作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曾多次获得专业认可,其中包括2019至2023年度德国学术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保琳·林奇 《蜻蜓点水,未尽之约》
纸本油彩,56x42cm,2024
13
安娜·帕克 Anna Park
出生年份:1996年
国籍:美国
安娜·帕克出生于韩国大邱,在美国犹他州度过了大部分成长时光。她师从画家迈克尔·格里马尔迪,并获得纽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她的炭笔素描与水墨作品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模糊的面容、缠绕的肢体、褶皱的织物以及表现动态的线条——这些元素令人联想到图像文学的充沛能量,亦体现出立体主义的碎片化表达。2024年成为帕克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一年,其个展“看,看。安娜·帕克”于9月在珀斯的西澳大利亚美术馆成功闭幕。
安娜·帕克《这值得么?》
炭笔纸本,132×107cm,2020
成交价:378万港元
自2022年起,帕克的作品频繁现身于各大拍卖会,如《这值得吗?》在香港佳士得以37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2023年作品成交额达167万美元,近两年势头放缓,显现降温迹象。
14
杜京泽
出生年份:1995年
国籍:爱尔兰
爱尔兰籍华裔艺术家杜京泽在2022年于上海举办个展之前,便已在社交网络上受到国际关注。他先后就读于爱尔兰国家设计与艺术学院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杜京泽《维米尔之后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布面油画,120×100cm,2020
杜京泽具备扎实的古典主义绘画功底,这也促使肖像成为他个人创作脉络中的重要主题——他从中筛选与取舍自己更感兴趣的成分,展现出一种自由度极高、兼具全球视野的新世界公民心态。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是运用标志性的灰色调色板,以强烈的造型意识和绘画性笔触,塑造出带有数字化变形逻辑的人物形象。
15
拉加夫·巴巴尔 Raghav Babbar
出生年份:1997年
国籍:印度
拉加夫·巴巴尔1997年出生于印度,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后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深造。他以人物肖像画见称,认为“人类”是能够在画布上最充分表达他情感的主题。他的作品不仅根植于印度传统美学,还融入了20世纪中期英国艺术的创作技巧与风格,如卢西安·弗洛伊德等艺术家的影响。
拉加夫·巴巴尔《记忆是永久的奢侈》
油画画布,101.5x101.5cm,2020
成交价:44.1万新元
2022苏富比新加坡
拉加夫·巴巴尔《下班了》
布面油画,152.5×101.7cm,2020
成交价:504万港元
2022富艺斯香港
2022年,他的作品《记忆是永久的奢侈》首次亮相拍卖市场,便以44.1万新加坡元成交,超出估价11倍。一年后,其作品平均成交价已达48万美元。巴巴尔曾连续两年创下“90后亚洲艺术家”拍卖最高纪录,多件作品以估价高线20倍左右成交,被誉为印度艺术界的明日之星。然而,随着近两年年轻艺术家市场整体降温,其作品的平均成交价已降至25.7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