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市场进入沉淀期,这些北上深画廊的下半年计划是?

来源:99艺术网 2025-08-29

画廊的价值,不仅在于空间本身,也在于它能否成为文化能量的转换器。转眼间,2025年已悄然走过了三分之二。经过夏季的短暂休整,各地画廊在九月陆续推出新展,依然循着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它们对市场的敏锐感知、应变能力,以及对品牌塑造与文化价值的坚持,往往比任何市场数据都更显生机。

当前经济环境的转变正悄然重塑艺术市场的格局,站在未来图景的立足点上,北上深三地的画廊们是在怎样的行动中度过的?他们又是如何开启下半年?

Q& A
排序依采访时间而定

Q:

从上半年的北京艺博会、以及一些美术馆、画廊的行业动态,你如何看待当下市场状况?

王彧涵:
偏锋画廊画廊总监

洗牌加速。全面收缩。所有人都在水下呼吸,区别只是谁的气管更粗。上半年的艺术市场动态只能证明一件事:​市场进入集体沉淀期​。交易量萎缩不是局部现象,现在不是判断冷热的时候,是思考如何活到下一个周期的问题。 泡沫被挤压是好事,大家回归艺术本身。

偏锋画廊外景

罗新雨:
墨方MOCOBE画廊主

今年五月,我们参加了首届“北京艺术季”中的北京当代艺博会和画廊周北京。上个展览韩五洲的“今日有雪”现场行为采用了直播形式,观展人数众多,线上线下反馈很好。目前高端市场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明显,收藏行为趋于谨慎;而中低价位作品交易活跃,年轻藏家群体正在显著扩大。

墨方外景

王薇薇(Elsa Wang):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创办人

今年ART021 BEIJING蓝骑士艺术依旧取得很好的销售成绩。虽然整体艺术的大环境低迷,但个别有特色的画廊是可以逆境成长。

蓝骑士上海艺术空间外景

林小淇:
蓝岸画廊创始人

目前市场总体活跃度较低,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我们会发现新的媒体渠道上有新的艺术事件层出不穷,不管是线上拍卖,还是艺术直播等等。艺术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蓝岸画廊外景

Q:

艺术博览会作为画廊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会影响贵画廊参加艺术博览会的整体策略吗?

王彧涵:

博览会一直被认为是解决“拓客”问题的方法,博览会是战场,不是赌场。全球经济波动确实让我们更谨慎地对待博览会,同时更重视博览会之外的深度客户维护。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反而让本地藏家更倾向于接触本土画廊,这是一次深层次的挑战。

罗新雨:

今年3月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朱田的个人项目“漫长的战败”获得了很好的反响,11月我们也将继续参展ART021。去年我走访了世界各地的艺博会,结合当前形势,我们会更注重国外市场的精准化布局。

墨方展位现场,2025香港巴塞尔

王薇薇:

我个人看法,全球大型艺术博览会,​过去以所谓“展出最优秀画廊”的这一套行销方式已经过去。​从大约六年前开始,我们便开始进行策略调整,​全球艺术博览会的销售成绩,已经不占蓝骑士艺术最大的销售比重,我们在全球自有画廊的销售比重,皆大于艺博会的销售比重。​这并不代表艺术博览会不重要,而是我们更会选择更适合我们的艺术博览会参加,而这些艺术博览会未必是过去市场公认的大型艺术博览会。

蓝骑士艺术展位现场,2025ART021 BEIJING

林小淇:

我们画廊在2023年末开始启动我们参加全球博览会的计划,目前还在寻找合适的博览会,面向全球推出我们所认为好的,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芊芊:
PETITREE画廊创始人

会有影响的。不稳定的时候更希望是向内发展,在能力范围之内为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做更多有意思的项目,艺博会确实不一定是此刻最好的选择。

PETITREE画廊内景

Q:

面对高端市场的冷却中低价位市场的增长,贵画廊在销售策略上做了哪些调整?如在作品定价、客户拓展以及私洽交易方面有何新举措?

王彧涵:

1、为艺术家做好服务;
2、扎实专业的呈现展览,资料、文献、出版物整理;
3、挖掘发现有艺术表达能力的艺术家;
4、更专业的服务好藏家。

罗新雨:

画廊正在展出最新代理艺术家许晨茜和乔纳森·迈尔斯的双个展“当所有边锋都变柔和”,这也是1991年出生的许晨茜从英国回国后的首个个展,作品定价策略较为亲民,吸引了新的年轻藏家加入,市场反应良好。

“乔纳森·迈尔斯&许晨茜:当所有边锋都变柔和”展览现场
墨方,2025

王薇薇:

在前两年,我便公开提出“​这是艺术最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最无利可图的年代​”的想法,这样的市场观察,它不是现在才发生,而是逐渐体现。​中间最主要的便是高端市场(Fine Art)被中低市场“稀释”,以及“供大于求”的影响​。我们的策略在前几年便因此开始调整,包括多元作品尺幅、开拓新客源等等。

林小淇:

市场的变化,对我们的销售策略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蓝岸画廊本身就是从一个生存难度很高的城市—深圳扎根生存下来的,因此我们的销售手段本来就是非常富有变化性的:​从我们对本地商业项目的参与,到对企业客户的拓展与维护,再到进入更细分市场的行业圈层,​可以说我们从来没有拘泥于某一种销售方式。

陆亮、吴海洲、迟群联合项目:《语义语义:深入绘画》现场
蓝岸画廊,2025

芊芊:

我们画廊刚成立一年半,一直主推的艺术家都是相对年轻的,价格上也符合中低市场的需求,在销售方面,比起锚定价格,更重要的是推出好作品,好的艺术家依然可以安稳地度过市场的暖春和寒冬。

邵宇轩个展“安诺·洛戈 chapter1”展览现场
PETITREE画廊,2025

Q:

数字艺术、AI艺术等新形式不断涌现,您认为传统的运营模式是否适用于当下及未来的市场环境?画廊行业是否也需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商业跨界合作等形式,来拓展画廊的生长边界?

王彧涵:

AI画不出呼吸,数字烧不了柴火。技术是工具,不是救世主。数字艺术和AI是趋势,但传统画廊的核心是审美筛选和价值背书,这点不会变。​商业跨界合作的确可以拓宽作品和艺术家的生长边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实践的部分。

“金田”同名个展,偏锋画廊,2025

罗新雨:

技术只是手段,艺术的核心价值依然是情感的表达和思想深度的传递。​在图像泛滥的当下,深入思考图像背后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画廊周期间我们推出的李易纹个展“世界岛”,看似回应城市进化中的房地产现象,实则更深刻地思考了今日世界格局与面貌的变迁。展览源自艺术家对生存现实与心理感受的自然生长,呈现出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与风格。

“李易纹:世界岛”展览现场,墨方,2025

王薇薇:

传统的运营模式还是当下主流,虽然某部分的传统模式正在崩解中,​但可以成为主流的各式新兴模式尚未成型​,值得观察。

“微光河 The Aura River—我们终将抵达大海”展览现场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2025

Q:

画廊下半年有哪些展览计划?可否提前剧透一下?

王彧涵:

偏锋画廊将推出倪军在画廊的第四次个展,及赵延斌个展,他们都是我们持续推动的艺术家。

“倪军:书房里的画室”展览现场
偏锋画廊,2023

罗新雨:

9月份我们将推出群展“十二帧”,12位艺术家面向各异的创作瞬间。

王薇薇:

下半年最重要的就是蓝骑士艺术第四个全球新据点Bluerider ART LA·Manhattan Beach即将于9月下旬开幕,开幕展“由海到天-蓝色轴线”(From Sea To Sky- The Blue Axis),汇集亚欧美10个国家16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参展,这对蓝骑士艺术12年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它标示着一个由华人自主,横跨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洲、四个重要城市的平台架构,基本上成型,也就是华人自主的话语权。

开幕展“由海到天-蓝色轴线”海报

林小淇:

蓝岸画廊今年下半年会坚持我们一直秉持的学术主张,从李迪的个展,到德国艺术家本·胡布希的个展,再到韦佳老师的个展,好的艺术是具有思辨性的,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承载物。

芊芊:

目前会有一个群展和一个个展的计划,以及一些其他城市的合作项目,我都很期待,并且今年开始会把展览项目中群展和个展的比例进行一些调整。

PETITREE画廊内景

Q:

展望未来一两年,你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何预判?你认为画廊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彧涵:

最低迷的情况可能还未到来。未来两年是价值回归期——投机者退场,真正懂艺术的人留下。市场进一步本土化,​画廊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发现艺术家的眼光、塑造价值的能力、以及守护长期主义的资本耐性。​短期卖货是商铺,有历史感的画廊是文化艺术的发动机。

罗新雨:

​未来艺术市场仍将呈现全球化与本地化并存的态势。​我们持续与那些关注个体深度经验、社会微观现实,并具备独特艺术方法论和严肃创作态度的艺术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推出真诚回应生命体验、提供独特社会洞察、蕴含时间与劳动价值、具有思想深度的展览。年初艺术家郑菁的“看不见的女性”和栾雪雁的“達里尼之夏”,均承载了艺术家独特的生命体验、时间积淀与深刻观念。我相信这类深度关注内心、具有强烈精神性与哲学思辨的作品,会持续吸引那些超越纯粹装饰性、渴望与艺术进行精神对话的藏家。

王薇薇:

和所有产业发展一样,当代艺术市场必定会,或者说已经,历经产业的洗牌重组,最坏的清洗或许尚未到来,但画廊的规模都不大,也不太困难调整,核心竞争力就看谁可以在这一波浪潮清洗下,抓住属于自己的独特商机。

林小淇:

我们今年看到了很多对“画廊”相对消极的看法,比方一些我们曾经以为的优质画廊选择关闭,以及新型社交媒体的发展,让艺术品交易不再局限于传统路径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更为理性和积极的看待这些改变,比方关闭的画廊,并没有离开艺术行业,只是以更灵活的方式运营;而新型的社交媒体拓展了艺术的交易平台,并且加强了传播链条的重要性,也给予画廊更多的发声渠道。因此,我们会发现,作为艺术品的交易中介,不仅“画廊”的重要性从未改变,反而因为环境的变化,获得了更多元的生存空间。

芊芊:

可能还有一段时间的寒冬,画廊的核心还是运营,身段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