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朦胧”即将开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1-06-01

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朦胧”宣传海报

 

2011年6月3日,由朱彤和叶兰策展的群展“朦胧”登陆四方当代美术馆,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有仇晓飞、贾蔼力和邱黯雄。本次展览亦是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之一。

 

在中国,一批生于“朦胧诗派”兴盛的70年代的当代艺术家,目前所处的艺术环境正日益受到全球性的关注。什么是他们的想要达到的目的与传达的信息呢?我们找到三位中国最有意思的年轻艺术家,其作品无论是隐喻意义上还是作品手法上,都带有微弱光亮与深邃黑暗的印记。

 

【相关资讯】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鸟头摄影小组作品“ILLUMInations”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系列报道】中国馆布展现场抢先看

威尼斯双年展原弓作品抢先看

谁的威尼斯?谁的中国馆?

彭锋信心十足: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非中国馆莫属

彭锋:威尼斯双年展不是国家选举

【专题】威尼斯双年展问题何在?

【视频】彭锋:什么样的艺术家才能参与威尼斯双年展

俞可:场馆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无法言说的痛

俞可:威尼斯中国馆隐喻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艰难处境(致文化部的一封信)

彭锋:我正面的回应“场馆限制”这个挑战

徐冰:威尼斯双年展已经不再吸引我

徐家玲:威尼斯中国馆不值得再批评

黄燎原: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不能代表中国现状

99专题:威尼斯双年展问题何在?

99专题: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前世今生

 关于双年展主题”ILLUMInations”,我们需解释两点:第一:围绕水墨画法的中国传统美学并未体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明暗法的措辞中;第二: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相对于西方而言,并未经历时间与西方相当的启蒙运动。相反,中国表达观点的方式向来倾向于朦胧晦涩,或者换句话来说,是一种避免直说、甚至运用隐喻的表达习惯。这种倾向又延续到了当代艺术中,更衍伸出新的问题:艺术是假设指向最广泛的大众 的,却仍只能被少数人理解。

 

仇晓飞、邱黯雄和贾蔼力都属在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些艺术家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个人经受的焦虑与折磨,以及交织其中的忧郁情绪。这固然源于他们个人的故事与主观生命轨迹,然而对他们的理解却不可与整体大环境相分离,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社会的过去与当下的一部分。仇晓飞从绘画、雕塑到装置的一系列作品中重拾起童年的碎片,拷问自己,不论是在他的个人历史还是中国宏观的历史中,我们认为自己所知的东西是否真的存在过。邱黯雄为人所熟知的动画影像和影像装置,运用当代手法重新阐释中国古代经典,契合了道家对于人类发展,尤其是现今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谴责。贾蔼力的绘画常以恐惧与焦虑交织的超现实梦幻场景为背景。色调往往灰暗。人与自然在沉默中互动,使观者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所有这些作品都突出了一个主题:现代人,除却启蒙主义的创痛,看到自己在太多、太快的变化与异化中脆弱、烦恼、困顿。人们发现自己将要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这个未来的色调是晦暗的。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1年9月9日。
 

 


【编辑:冯漫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