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的审美追问
尚辉
和那些平庸的、迷失在技巧中的画家不同,译彬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的最初感动而开始绘画的。
她最初的那份对于艺术的感动是什么?
是彩云般绚丽的色彩?是浦江两岸夜色迷离的灯火?是流淌漂浮难以捕捉的梦幻?是她在喧嚣纷扰中面对画布而突然间寻找到的一种宁静?还是她在受到某种情感的刺痛于无声处而倾听到了自己心灵的声音?
不论是哪种缘由,她的确是在自己经商的上升之际戛然而止,并从此摒弃一切而专心从事绘画。可以想象,她的艺术起点是从对人生的追问而开始的。她一定从某个时刻,觉悟到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回归到对于生命价值的拷问。
她一直把自己关在画室内。既没有就范学院美术教育的模式,也不追随世外缤纷惹目的艺术潮流。她追问自己为何绘画,她想把自己对于艺术的那份最初感动和自己那些难以言语的东西表现出来。
给我们看到的她的那些作品,大多是色彩和笔触。有些似迷离的夜色,有些似闪烁的灯火,有些似春池的碧波,有些似纯净的云朵。但这些片断的相似,都只能是观者的感受和想象。对于她而言,这些色彩与笔触,也许都是写实的,都是她曾经的情感痕迹与生命记录。至少,她画面上的那些东西都曾感动过她,都曾值得让她丢掉一切、奋不顾身地去捕捉和表现!
显然,她的这些作品都具有表现性,既表现心里的感动,也表现心理的真实。而且,表现得有些焦虑与狂野,不顾一切,不忌一切。物象在这里,已不重要;叙述在这里,也嫌得多余和累赘。色彩从心灵的深处流淌出来,一任倾泄,毫无遮拦。笔触从形象的背后跳跃出来,纵横驰骋,金戈铁马。是色彩,给予了她的笔触与笔性以音乐般的和声;是笔触,赋予了她的色调与色块以生命的质感。不过,她的这些作品并不像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那样刺目,也不是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去强暴眼球,而是温婉与和煦,在平静纯朴之中给你以激流般的涌动,犹如她本人给你的印象。也许,她作品传递情感与情愫的方式,更多的是她个人的调性和语式,是没有经过繁琐的学院训练或沧桑的世态炎凉而依然保持的鲜嫩纯美的雏凤之声。
【编辑:吴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