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投资艺术“金品”(上):作品价值与年龄辈分无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3-10-11

作品价值与年龄辈分无关

上世纪80年代作品虽然很便宜,推广费用却很贵,出一本几十页的小画册都要四五万元,办一场展览也是四五万元,而我们的画才值1000元,卖掉40张可能只能回收4万元。

含金量高的作品不是由年龄、辈分等因素所决定的。清代这么多画,但水平不高,价值也不高,一两万元可以买到,但是瓷器可以过亿;春秋战国时期的陶陶罐罐,出土文物,从年份讲都是几千年,但是只值几千元左右,因为艺术水平太低、制作工艺太差。而清代官窑制作水平就很高,现在几乎做不出来,数量也不多,往往价值连城。所以艺术价值高低与年龄没有关系。

齐白石、张大千值钱,他们的老师不一定值钱,价值跟辈分也无关。还有,中国画家有很多职称,有的是美协主席,有些是局长、部长、书记,其实这些职称更跟艺术也没有多大关系。开宗立派

所以,年龄、辈分、职称这三点不是选择艺术家的关键,假如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没有把握住,那我们一早就破产了,买了一大堆没有含金量的作品到今天一点儿价值都没有,那我们画廊就要关门。

我们这个行业非常难,难在诚信、准确性的问题,现在有的画廊开了两三年要关门,因为不准确,东西不好,误导观众。或者过了10年,其他作品都涨了,它的东西也没有涨,反而跌,那观众就会觉得被骗。

一个有价值的作品,必须要开宗立派。比如齐白石的虾,寥寥几笔,将虾画得造型准确,有生命力,是他千锤百炼练就的一种画种,是他独创的,每个虾最少50万元。

另一幅他大徒弟的作品,虾绝对也是一流水平,但不值钱,因为学得虽然可以乱真,但是再像也没有办法定位,因为你不是虾的发明家、创造者。

所以当我们买一件作品,我们要了解这个作品是否有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世界上是只有他才有这样的特色,不是模仿人家的。所以开宗立派、风格鲜明是很重要的。

徐悲鸿最重要的创造、最体现他鲜明个性的就是水墨马。因为徐悲鸿对解剖学很了解,创作中每一笔的处理都讲求力度,所以是奔马,有动感。很多人画的马好像一个身体插了几根棍一样动不了。目前为止,画马还没有人能超越徐悲鸿,因此他的马是最抢手的,价值很贵。

拥有优美艺术品

生活富裕后,吃吃喝喝,物质享受用不了多少钱。艺术品是稀缺产品,从投资的角度看是稀有资源,加之艺术品带给人一种满足感,资产还可以增值,所以投资艺术品是值得的。

为什么梵高的画在他过世后大涨?因为西方经济发达起来,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领域的享受。这几年我们有位客户的画涨了10倍,我希望他拿出来卖,但他不卖了,想留给后代。很多大企业家现在开始明白,钱是带不走的。李嘉诚最遗憾的是什么,80多岁了,可能离开这个世上也不会太久了,这些钱也带不走,所以他多做一些公益慈善获得心理上满足。包括美国首富、微软老板也把自己大部分收入用之社会。当然,也有人会想,拥有一些优美的艺术品,比银行账户上的零的增加是更有意义的一件事。

高难度体现高价值

含金量高的作品还具备不可取代性。举个例子,齐白石晚年的一张肖像,慈祥又充满自信,眼睛是有神的。这是我们水墨画家画的一张经典之作。齐白石一张普通的肖像或铅笔素描比较容易画,但这张是1米×2米的大水墨画,用的是生宣纸,就是一笔下去,墨就渗到底了。生宣纸加了矾和胶、不会渗透的叫熟宣纸。这张水墨画用的是生宣纸,走近看它,眼球的视觉都看不完这张画,必须离开两三米,毛笔也就一尺多一点儿,要一笔下去,当中没有犹豫,这就是中国画用笔的高难度。

中国画和西方画不一样,西方油画可以一层一层覆盖上去,如果画错了可以把油彩刮掉,重新打底重新来,干了之后还可以覆盖,修改。而中国水墨画不可修改。比如画仕女,一不小心眉毛画粗了,一滴墨把她弄脏了,这个美女就画不成了,或者丢掉重来,或者就是把她改成钟馗啦,万一钟馗又画坏两笔就只能改石头了,石头也可能越涂越黑,谁看呢?

中国画的难度就是用笔技巧,一笔下去要准确。比如齐白石戴眼镜,感觉有玻璃片,胡须不可以重复,不然胡须就乱了。最难是头顶白发苍苍,不仅有很多白发,头顶还比较光。必须用半干的、开叉的笔轻轻滚,又要吃得住,不能一根根画,包括旁边虚白头发都很轻松地轻轻一刷。这些用笔灵感都在画家高度集中、技法成熟的时候完成,没法再修改。我们收藏这幅画后,很想让梁岩尝试再画一两幅,但尝试了没办法再画出来第二张。

中国画出神入化

再举一个例子,画家孙建林,是中国运用线条、色彩最厉害的一位,成千上万的线在1米多×2米的画面上,用了足足一年时间来创作。最难是他那种白线,两米长的线条他都可以用毛笔画出来,别人会以为是尺子接出来的,其实他悬笔就可以画两米长的平衡线,粗细一样。

毛笔是软的,不能用尺来画。就算我们用尺来画,稍微停顿、角度有点儿变化也会画坏。另外他画圆圈,普通人画会有个略粗的起点,如果没有亲眼看着他画,根本不知道他从哪一笔起点哪一处收笔。

中国人把毛笔用到出神入化,孙建林算一个。白线是最后加上去的,之前他用很多色彩把他的画切割成很小的色彩,这个风格是他的独创。他躲在深山里画画,又不当官,不当院长,只是专心画画。他的作品在香港展出的时候,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国画的外国朋友很感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难度很高、不可思议。

“金品”很难重复

刚才说到的梁岩的风格也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画肖像最厉害的一个画家。他自从几年前心脏开了刀之后再没法画出这种线条,因为气不够了,线条的抑扬顿挫的力度也不够。精力不够,气不足,功力不够就画不出这种线条。

中国人肖像画假如参加世界比赛,没有一个外国画家能画出这样的水墨肖像。尤其生宣纸会渗透,一笔下去没有修改的余地。这可以看出中国人用笔的难度很高,其中生宣纸的不可修改性,就是高难度的技巧,连画家本人都很难重复。

另外,绘画中的超写实,比如李乃蔚,同样用中国传统画法,用线条的超写实,看原作连皮肤都能看到。他其中一张画,用了一年半时间创作,才达到这种难度,现在有人出1000万元,他也不舍得卖了。(内容有删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