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择善而往”。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资本自由流动、普通法制度、低税制等,加之优秀的地理位置、资讯流通、高效率的配套设施及服务,吸引不少蓝筹画廊来此来此开设分空间,以及巴塞尔艺博会的全城联动效应,均为香港艺术市场注入蓬勃动力。
作为亚洲艺术市场的风向标,结合苏富比、佳士得、富艺斯、邦瀚斯等拍卖行在2023年香港春秋大拍的表现,诸多西方艺术大师及新星将香港作为进军亚洲的前沿阵地,供应呈增长态势:哪些艺术家在香港创下了亚洲拍卖纪录?又有哪些新秀迎来了亚洲首拍?过去长波周期中的起伏规律,成为潮起潮落的参照。
西方艺术家刷新亚洲纪录
到底是谁的主场?
香港市场的实力与其对亚洲区域日益深化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这使其能够轻易捕捉艺术家们最好的作品。过去一年,有多位西方艺术家在此创下了亚洲拍卖纪录。
亚美迪欧·莫迪里安尼《宝丽特・茹丹肖像》成交现场
2.73亿港元的 亚美迪欧·莫迪里安尼 《宝丽特·茹丹肖像》使艺术家晋升为成为亚洲拍卖史上最高成交额的西方现代艺术家。
雷内·马格利特《万向镜》
成交价:77,575,000 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亚洲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全球艺术市场对超现实主义的关注度日增,雷内·马格利特则是当之无愧的市场主导。这位被ChatGPT评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自2017年的伦敦拍卖后逐渐得到藏家的认可,直观体现在价格数字上。
去年在苏富比香港秋拍以7757.5万港元成交的《万向镜》刷新了同年佳士得香港春拍《恋人的漫步之径》创下的5119.5万港元的纪录,亚洲藏家的崛起成为推动市场行情不可忽视的助力。
王俊杰《黄昏的河流》
成交价:5229.7 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如IP一般成功出圈的 王俊杰 ,亮眼拍卖数据的背书,平添了些魔幻色彩。《黄昏的河流》以5230万港元刷新拍卖纪录,此作曾于2020年首次拍卖,那是王俊杰去世一年后。而今不到三年,再次现身在拍场,成交上涨了27%。
马克·布拉福德《洛杉矶》
成交价:2949 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亚洲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当代艺术世界正在涌现黑色浪潮。马克·布拉德福德作为非裔美国艺术家的代表,尤为关注边缘群体的生存环境。创作于2019年的《洛杉矶》以2949万港元创下亚洲拍卖纪录。目前由豪瑟沃斯代理,更是过去30年间拍卖成交量前十的4位黑人艺术家之一,上升势头迅猛。
郝量《神学与进化论》
成交价:2949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春拍
作为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的中国年轻艺术家,在国际画廊巨头高古轩的加持之下,郝量的市场价格完成三级跳,2023年的拍卖纪录已达2465万港元,创下艺术家拍卖的新纪录。自2018年以来,他的作品在拍场中频频拍得高价,已晋升“千万俱乐部”。
洛伊·霍洛韦尔 《站立于红色》
成交价:1799.5 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春拍
洛伊·霍洛韦尔尤为吸引亚洲藏家的追捧。《纽约时报》以“抽象的身体风景”来描述其创作,2021年在上海龙美术馆的个展扩大了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目前她的首次美术馆巡展在美国奥尔德里奇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站立于红色》最终以1799万港元成交,打破了2021年在苏富比香港《连接的林伽(黄,绿,蓝,紫,粉红色)》1651万港元的纪录。“全球上升最快女性艺术家”之一的名号在亚洲拍场尽显。
亚历克斯·卡茨《准时》
成交价:1134 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亚洲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时代与风尚的忠实记录者,亚历克斯·卡茨在耕耘近70年后迎来了市场重大突破——跨过百万美元。《准时》以1143万港币成交,超越2022年苏富比香港655.2万港元的《红山茱萸I》,更新了亚洲新纪录。
朴栖甫《描法 No. 37-75-76》
成交价:2041.5 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鉴于亚洲藏家对西方艺术兴趣依旧浓厚,西方艺术依旧担当了香港各大拍卖行的业务增长点。除了上述提到的欧美艺术家刷新了亚洲拍卖纪录外,香港艺术市场的多元更体现在对东南亚艺术、日韩艺术板块的推动,呈现迥异的艺术景观。
不少艺术家在此刷新个人拍卖纪录:韩国“单色画”艺术运动之父 朴栖甫 《描法 No. 37-75-76》以2041.5万港元创纪录成交。五年前此作价格止步于1632万港元。
东南亚艺术并不算市场的新风向,却被视亚洲艺术价值和升值潜力兼备的新投资标的,如黑马一般的存在。越南艺术家 黎谱 、新加坡张荔英和钟泗滨的作品十分出圈,纷纷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花园里的家庭》以1860万港元成交,《 静物与榴莲》以1429万港元成交,《大自然的灵感》以1150.7万港元成交……香港艺术市场正处于开放的过程中,亚洲博物馆、美术馆及大收藏家们坚定地致力于收藏的多样化。
70、80后的香港征战
哪些艺术家打破拍卖纪录?
年轻艺术家仍是市场的热门标的。尤其是70、80后艺术家,他们中大多数已有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逐渐迈入稳定成熟的阶段,也代表着70、80后艺术家群体成为艺术市场顶梁柱的一种现实。
朱莉·梅赫雷图《无题》
成交价:7297.9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过去一年,依旧是女性艺术家大放异彩的一年。作为市场风口,她们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关注。美国70后埃塞尔比亚裔女性艺术家朱莉·梅赫雷图表现尤为突出。她仅有两件作品在香港上拍,《无题》以7297.9万港元打破个人拍卖纪录,另一件《墨景(深邃的光)》在2019年以4420.9万港元成交。
乔纳斯·伍德《M.S.F. 鱼纹罐 #4》
成交价:1557.5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亚洲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来自artnet价格数据库的查询,自2010年以来,“感兴趣的用户”增长最快的100位艺术家中,乔纳斯·伍德当仁不让成为近十年来被搜索最多的艺术家。《M.S.F.鱼纹罐#4》以1557.5万港元成交,刘由益谦购于2015年,回报高达20倍。
西方艺术家方面,还有70后以色列艺术家 盖伊·亚尼 、华裔市场新星 多米尼克·冯 、ins上走红的金梦等创下新纪录。从上述成交不难看出,香港和纽约、伦敦目前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需求别无二致。
胡晓媛《木罅 XI》2
成交价:132.3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春拍
中国年轻艺术家刷新纪录的名单不似之前的热门人选,70后 胡晓媛 ,80后艺术家 崔洁 、 张英楠 、 傅饶 、 荆智勇 、王加加纷纷刷新拍卖纪录:崔洁《昆明长途电信枢纽大廈》成交价119.7万港元,胡晓媛《木罅 XI》成交价132.3万港元。
日本当代艺术板块,70后艺术家 松山智一 、 名和晃平 、 光内亘利 、 加贺温 ,80后艺术家 桥爪悠也 、坂田源平创下个人拍卖纪录。他(她)们的作品均深受亚洲年轻藏家的青睐,这一群体的壮大带动了审美趣味的变化,多元审美在收藏派系或板块上凸显个性化。
90后艺术家的舞台
最热的市场名单都有谁?
伴随年轻藏家的崛起,90后艺术家的市场补位恰逢其时,过去一年在香港艺术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度。
露西·布尔《雅室》
成交价:1376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露西·布尔是90后艺术家中为数不多的单件作品破千万元成交的艺术家,创作于2020年的《雅室》以1376万港元创下市场纪录新高。作为市场红人,自去年5月在纽约苏富比首度上拍以来,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已有20余笔拍卖记录,上拍作品悉数成交。
王茜瑶《盛夏第2号》
成交价:44.7万RMB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富艺斯香港2023年春拍
女性艺术家们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黛安·达尔普拉 、 欧·德·拉瓦尔 、 罗斯·伊莱克特拉·哈里斯 、 王茜瑶 、 仓谷惠美 、 金田凉子 、茱莉亚·乔等女性90后艺术家亦刷新市场纪录。这些艺术家来自法国、波兰、伦敦、中国、韩国、日本等地,她们的作品在二级市场交易日渐活跃,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香港拍场首秀,
谁是最受关注的新面孔?
随着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日渐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藏家逐渐接受一些曾经觉得“阴暗”、“暗黑”的作品,瑞士女性艺术家米利亚姆·卡恩即是最佳说明。在2022年获得欧洲最具权威的艺术奖项之一的鲁本斯艺术奖一年后迎来香港拍场首秀,《o.t.》以228.6万港元创下亚洲最高价成交纪录。
米利亚姆·卡恩的《o.t.》
成交价:228.6万港元
富艺斯香港2023秋拍
法国90后艺术家黛安·达尔·普拉是首现亚洲拍场的一匹黑马,在苏富比香港秋拍《我在我身后》以203万港元创个人拍卖纪录。
黛安·达尔普拉 《我在我身后》
成交价:203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苏富比香港2023秋拍
韩国艺术家随着韩国艺术市场的红火而备受关注。80后杨贤俊首度进入线下拍卖,《大孩子-星际大战》以低估价逾6倍的50.8万港元刷新纪录。
日本艺术家山田航平首次于中国地区上拍。其创作于2023年的《波西米亚人(黄色)》以低估价逾2倍的16.8万港元成交,刷新纪录。
1996年的中国香港艺术家赵绮婷是最年轻的一位,作为拍卖首秀,2023年创作的《五彩纷呈》以8.89万港元成交,为低估价的逾2倍价格。作为香港最令人瞩目的青年艺术家之一,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亚洲精英榜艺术类名单。
赵绮婷《五彩纷呈》
成交价:8.89万港元
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富艺斯香港秋拍
从2023年的香港地区春秋大拍来看,随着热门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达到一定高位,越来越多充满市场潜力的新晋艺术家走进了藏家的视线。如佳士得与周杰伦联袂合作“千禧后晚间拍卖”即是为拓展新一代藏家的进一步尝试。
艺术家名单不断的调整和补充,彰显出亚洲藏家收藏脉络的不断延伸,收藏名单更加的多元与个性。此外,年轻藏家崛起不仅为艺术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新的购买模式和审美观念,从而改变着艺术世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