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三大展同日启幕,广汇美术馆的从前、现在、未来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刘军 2024-05-17

去年7月,国内最大的民营美术馆——总建筑面积超7万平方米的广汇美术馆落地成都,开幕大展“共态时空:20世纪中国书画的视觉情怀”让公众首次看到广汇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经过30余年积累形成的以中国二十世纪书画“十一大家”为代表的收藏架构。

广汇美术馆外景

同样是在去年初秋,泰康美术馆带着“站在当下看历史,面向未来”的愿景在北京CBD核心区域正式亮相,首展“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将自1942年以来直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面貌做了一个标本式的呈现。

泰康美术馆外景

两家崭新的顶尖民营美术馆都是长期持续、深入收藏各自侧重艺术板块名家、以及艺术史指标性代表作后,经过深思熟虑建立美术馆的代表。

5月10日,广汇美术馆三大展览同时开幕

5月10日,“汇成大观——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四大板块精选出90件馆藏重要代表作品与远道而来的“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69件重要展品,两展合璧共同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中国20世纪至今,美术史发展历程中,传统与当代,历史与当下的面貌。

成都作为当代艺术的重镇,艺术家群体也是当代艺术中“四川力量”的重要组成,在这座宜居的艺术之城中,老、中、青,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创作面貌多元而又各自彰显,广汇美术馆未来一个重要的工作便是深入且持续地与“在地”艺术生态、社群发生联系。

开幕圆桌论坛活动现场

同日开幕的“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作为广汇美术馆关注地域艺术生态生长系列的开篇,30位出生于70—80年代的艺术家,创作媒介涵盖了水墨、油画、新媒体等,也提示着成都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现场的多元。

此次广汇美术馆三展齐开,近代、现代、当代传承接续,也让外界看到了美术馆对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的深入探索,未来将加强对在地艺术生态地关注与扶持。

广汇美术馆馆长张格芳于开幕论坛上致辞

在开幕当日举行的圆桌论坛上,广汇美术馆馆长张格芳也提及,下一步广汇会将收藏目光拓展至现当代艺术领域。值此三展齐发契机,99艺术专访了馆长,听她讲述广汇美术馆的收藏史,和当下的任务,以及未来愿景。

 

99艺术专访

广汇美术馆馆长 张格芳

 

99艺术:这次三大展览包括广汇馆藏精品展,以及泰康收藏精品展,还有关注在地性的系列首展少不入川?为何选择三展同时亮相?

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汇成大观 展览现场

张格芳: 广汇美术馆开馆后确立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历程”,现代性历程的研究一是以我们自己的馆藏为核心的常设展览,常设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多元且富有变化。广汇美术馆的藏品有500余件,庞大的馆藏数量使我们可以不同的主题策划展览,展出相应的作品,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这次与泰康美术馆的合作不仅是一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艺术盛事,更是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梳理与完整呈现。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 展览现场

泰康收藏展源于去年我代表集团见证泰康美术馆的开幕,当时看完展览后感觉特别震撼,泰康收藏在学术研究方向上正好与广汇衔接,或说可互为补充。广汇是唯一一个以水墨书画为主要收藏脉络的美术馆,拥有独一无二的收藏体系。我们要做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的研究,必须有更多样本、研究对象。两个美术馆将不同的收藏体系做一些衔接,有助于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研究的深入。两家集团本身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很快达成了一致。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 展览现场

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汇成大观 展览现场

99艺术:在开幕论坛上你提到广汇之后也会关注并收藏现当代艺术,为什么决定在20世纪收藏之外延伸到现当代艺术板块?

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汇成大观 展览现场

张格芳: 广汇的收藏已经有三十年的积累,收藏非常系统,是中国20世纪书画收藏的一个典范,美术馆成立之后,将在收藏脉络上有更好的拓宽。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 展览现场

接下来我们也会更多关注当下发生的艺术,以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为主要收藏方向,并向当代延伸,这也是一个新任务。广汇接下来还会以展览和研究的方式进行收藏,做当代重要艺术家的展览,在展览的过程中广汇会收藏一批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 展览现场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与一些学术性的合作,我们会就某一阶段的艺术发展为节点确定主题,进行主题式收藏,以作品研究为核心收藏。这不意味着一定是收藏高价作品,而是更多考量作品的学术性和先锋性,当然,艺术创作形式的创新性、实验性也会作为收藏的主要考量因素。

99艺术:在学术性与争取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这两者间广汇美术馆会做哪些权衡?

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汇成大观 展览现场

张格芳: 和很多业内先进一样,广汇美术馆也将美术馆定义为一个社交平台。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企业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观众也要求我们充分将美术馆社交平台的属性发挥出来。现在很多大城市,包括成都在内,新兴的社交网络都变成以美术馆为核心,美术馆消费也成为一个新趋势。美术馆如何在保持自身学术性的基础之上更多与大众建立联系,这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汇成大观 展览现场

广汇美术馆未来的展览,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看得懂,观众看不懂的展览并不代表学术,只能说明对大众更深层面精神需求的不了解。一方面我们必须主动、自发地让我们的展览通过转译,与更多的观众产生联系。光有学术没有观众,或只看重流量而没有深度的研究,都不是美术馆未来的方向。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 展览现场

学术和商业一直都相伴相生,没有任何美术馆会将二者对立看待,或者只取其一。虽然广汇有三十年的美术馆前史,前三十年企业有深厚的积累,但我们依旧抱着学习的心态向优秀的同行学习。每家美术馆都不同,没有任何一家美术馆的背景、发展方向、藏品架构、收藏体系是相同的,关键是树立自身清晰的发展方向。

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 展览现场

99艺术:“少不入川”展览关注川渝地区的艺术进行时,广汇美术馆落地成都势必会与这里发生联系,未来对在地艺术生态会如何链接?

张格芳: 成都与艺术的历史渊源非常深,艺术氛围良好,可谓人才辈出。这样良好的土壤是我们下决心进行大的投入,把企业第一个规模化的美术馆建在成都的重要原因。这次“少不入川”展,也是美术馆落地成都后扎根本土,从本土地域文化进行艺术研究的开端,未来也会作为我们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的品牌,这次只是一个开始。

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 展览现场

我们希望关注到中生代优秀的艺术家群体,这一群体在艺术方面的孜孜追求,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支持、激励他们,广汇美术馆希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让他们进入到公众视野中,能让更多人看到。

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 展览现场

99艺术:收藏、研究、交流、这三个方面是广汇美术馆核心的建馆理念,无论收藏现当代艺术,还是对于中生代艺术家的关注,广汇收藏的理念是什么?

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 展览现场

张格芳: 广汇美术馆还是会围绕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的脉络,什么样的作品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更有价值,就会进入到我们的收藏体系中。美术馆在集团收藏规划和给予的预算下,如何将收藏体系完善,将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的研究做得更生动,这是我们主要的目标。

99艺术:广汇集团作为世界五百强,除了雄厚的资金作为美术馆运营保障外,你认为运营好一个民营美术馆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 展览现场

张格芳: 广汇集团在整体良性运营的基础上对美术馆持续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原动力。另一方面,美术馆位于天府公园,有七万多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其中一半是商业体,且都是以艺术为主的商业业态,未来会为美术馆提供非常好的资金支持。第三方面,美术馆自身要能围绕以艺术为核心的产业自我造血。美术馆通过以艺术为核心,以展览为核心,与更多领域交流、互动,整合更多的资源。这些都是美术馆面临的挑战。

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汇成大观 展览现场

最后,回到一个专业的美术馆建设上,未来广汇美术馆的展览无论是什么样的类型,目的都是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与公众建立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推动一座城市的文化、艺术的发展。美术馆未来在相关岗位人才的遴选上都力求其具备复合型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