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世界看似回归「正常」——街道熙来攘往,拍卖场内竞价激烈,市场热闹依旧,生活彷佛回到了熟悉的轨道。然而,这种「正常」是真正的稳定,还是一层表象?地缘政治动荡、环境危机加剧、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世界,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在这片纷乱中,艺术始终是人类的避风港与镜子——它让我们审视自身,映照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希望。
将于3月31日在香港邦瀚斯举行的「Modernity Curated」拍卖,探索亚洲艺术美学精神与演变,焦点包括萧勤《春雷》(估价:400,000-600,000港元)。萧勤将东方哲学思维融入极简线条与单纯色彩,体现宇宙生命之道,展现内省静观的境界。(图片来源:Bonhams)
在艺术市场耕耘二十年,从静谧的画廊到槌声彼落的拍卖场,笔者深知艺术的价值远不在数字,而在于它如何与人性共鸣。2024年,市场虽有所调整,但真正优质的作品依然能穿越波动,吸引藏家竞逐。例如,去年我亲自下槌成交的石田彻也《运输带上的男人》以千万港元刷新纪录,足见藏家热情常在,对艺术本质的追求从未消退。
那究竟是什么让艺术如此珍贵?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答案在人性。艺术从来是人类生存状态的镜子,不仅记录时代,也疗愈心灵。在邦瀚斯任职近四年,我曾策划多场拍卖,见证优质作品如何触动藏家。2024年,草间弥生《无限》以逾4,600万港元成交,红黑交错的圆点与网状图案,是画家与精神疾病长期抗争的生命印记。这份无尽的自我对话,在孤寂的城市中,引起无数人的共鸣。石田彻也的《运输带上的男人》,一名男子躺在自动扶梯上,被机械化的工人们修理。他笔下的世界冷峻而荒谬,却如此真实地映照现代社会的压力与疏离,观者无不感同身受。两年前,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逾2,400万港元高价成交,画中男子戴着夸张的面具,掩饰情感,漫步在沙滩上,淡然地却道尽都市人的孤独。这些作品,聚焦人类最真实的情感,直击人心而历久弥新。
石田彻也《运输带上的男人》,1996年作,于2024年12月香港邦瀚斯「现代及当代艺术」拍卖会以10,013,000港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之世界拍卖纪录。(图片来源:Bonhams)
近年,NFT与AI艺术频登拍卖场,虽屡创天价,但去年市场热度已经调节。当日一张数码图像动辄数百万,有人惊呼「虚幻」,有人视之为未来。我不否认科技拓展了艺术边界,让新世代找到共鸣。不过,游走艺术市场多年后,我始终相信人类创作有无可替代的力量。AI能模仿草间弥生的圆点,却无法重现她数十年来的挣扎与执着;它可以生成石田彻也的扶梯场景,却难以承载他沉重的社会反思。曾梵志笔下面具后的孤独,是他的真情流露,而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温度。
艺术与人性的连结,是我从画廊到拍卖场的体悟。我常对藏家们说,真正的收藏,不是追逐市场风向,而是寻找能叩问心灵的作品。AI艺术或许是一时风潮,但能穿越时代的,始终是展现人性缺陷与光芒的创作。我深信艺术因人性而永恒。
香港邦瀚斯将于3月31日举行「Modernity Curated」拍卖,探索亚洲艺术美学精神与演变,焦点包括朱铭《太极系列——云手》(估价:600,000 – 900,000港元)。朱铭融合中国传统与现代雕塑技法,以抽象表现手法体现雕塑的流动性与精神内涵。(图片来源:Bonhams)
香港的艺坛依然充满活力,我诚邀读者走进画廊,或参与邦瀚斯即将举行的拍卖,亲身感受这份触动。或许,你会发现,艺术不仅是市场数字,更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邦瀚斯(Bonhams)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管关尚鹏(Marcello Kwan)
专栏作者:
邦瀚斯(Bonhams)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管关尚鹏(Marcello Kwan)
关尚鹏于拍卖及画廊界坐拥逾二十年丰富经验,曾为市场徵集明星拍品无数,亦策划过多场别出心裁的展售会。加入拍卖界前,其亦曾任职香港知名画廊汉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