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下午3点,“云游——侯俊杰作品展”在iBOX创意园高迪画廊拉开帷幕。展览展示了艺术家侯俊杰近两年来的创作作品《云游》与《无相》系列共计50幅。
据了解,侯俊杰从2010年开始创作《无相》系列,到2013年开始创作《云游》系列。在现场,艺术家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云游》其实是《无相》的一个延续,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在画面上。《无相》系列的描绘对象是一些分化的佛像,想表现“佛”的另外一面。《云游》系列则是想脱离佛像,用一些器皿、中国元素偏多的风景、神兽等去传达一种意境。
在侯俊杰看来,这些作品的主题并未改变,转变的只是自己对“佛”的另一种认知。它不是只停留于一种形象上的,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想追寻一种脱离具体形象,用自己画面的意境去传达思想。这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在这些作品都我们能找到前后文的线索脉络,透过画面也传达出艺术家内心认知的变化。
在高迪画廊唐欣看来,保持对于人生、对于自我的一种超离,是侯俊杰在画作中不断想要坚持的一种选择,画作也是极富清明淡远的禅意。
2013年,在侯俊杰《无相》系列创作了三年的时候,他的画面上开始慢慢的有了一些变化,单纯的佛的形象慢慢的减少了,出现了一些风景,一些动物,一些与之相关的事物等。这是对佛的另一种认知,它不是只停留于一种形象上的,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这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人是会与自身生长的环境,所处的状态,所接触的文化引起共鸣的,我们的社会是在发展,文明也在进步,但最根本的文化确是与生存在的。当你置身其中,徜徉于一种文化,放下一切时,便会找寻到一种内心的回归。于是一些中国元素很浓的景物,包括竹笋、神兽、园林、老松亦或是混沌风景中的一只小鹿……这些都成了侯俊杰画面上的一些符号,那种超脱具体形象的一种意境。这是内心真实的表达。
新作中能看出侯俊杰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以某物示无相,而是选择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云游”的意向需要用一种更加形而上的方式来表达。在几幅名为《仙踪》的画作中,石与植物已浑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而新的《云游》系列并不再出现漫游于山林间的孤独行僧,而是仅以景物树木表达一种思绪,“云游”是有一分仙气在里面的,因为凡人并不能真正地在云中漫游,这些画中的树木、巨石、雾气、鹿影,无不隐隐涌出仙灵气息。总体来讲画作保持了侯俊杰追求形而上的“无我之境”。
游,不是身游,而是心游。“游于物外”并非脱离尘俗的生活,而是要心灵超然乎尘俗之上,不以贫富穷达伟意。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凡身肉体永远无法真正地做到“云游”,但侯俊杰的《云游》或许能让我们暂时抽离现实世界,寄情寄景于他所创造的云游禅境。
据悉,展览从6月20日起将持续至7月5日,有兴趣的朋友可前往iBOX创意园x-1蓝色展厅观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