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跟一位老人闲谈,他讲,过去的明星,比如赵丹、孙道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看着舒服。可是现在,你看那些明星,赵本山一年到头,就戴着那顶塌了盖的帽子,小沈阳,扭扭捏捏的娘娘腔,看了不舒服。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看我们的时代,觉得会很奇怪,先辈怎么就成了这模样!可是央视就捧他们。央视厉害啊,即使歪瓜裂枣,一天播三遍,不停地播,说他如何标致,如何有气质,久而久之,大家就忘记了“标致、气质”的本义,就觉得看着顺眼了。
而另一位老人反驳,关键不在明星丑俊,而在表演。歪瓜裂枣如果能演出赵本山早期《相亲》那样的节目,也是不错的。问题是,现在有些所谓的艺术家在粗制滥造,在传播些庸俗、无聊的理念,在刻意回避焦点,回避现实。
不说别的,一年落马的大小贪官不在少数,明星们为什么不可以讽刺讽刺这个肮脏的群体,老拿着几个小老百姓开涮,算什么本事!看看那些贪官的一张张嘴脸,故事很多,话题很多,热点很多,更有老百姓闻所未闻的花样。不要小瞧贪官们,他们是非常富有“创意”的群体,我一直纳闷,我们的艺术家为什么就不能碰贪官!反腐题材,绝对是个“富矿”,开掘好了,对社会进步有益,有什么可以顾忌的?当年牛群说的相声《领导冒号》,为什么受欢迎,不就是成功讽刺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吗?也没见谁出来对号入座、找麻烦。现在,难道官僚主义绝种了吗?我看没有。遇到矛盾绕着走,甚至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回避现实,是艺术家的耻辱,就不可能出现好作品,所谓的文艺圈的繁荣与热闹,仅仅是个表象而已。
明星们在日复一日地躲避焦点和热点,日复一日地远离生活。春节期间,跟我已经50多岁的侄子闲谈,他说,过去有小戏《小姑贤》,有吕剧,有茂腔,说的是恶婆婆虐待儿媳妇的故事,而现在,倒过来了,好多媳妇看着婆婆越来越不顺眼了。儿子娶了媳妇,公婆自动地把正房让出来,住到厦屋里去。而有的儿媳更干脆,直接把公婆赶出家门。我走了几家,果然如此。我到舅父家去,一进门,舅父就让我到他屋里去。坐在窄仄的屋里,看着被表弟和表弟媳妇占着的正房,我心生悲凉。我们的艺术家们,怎么不碰一碰这些题材呢?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已经出现重大变化,不关注行吗?插科打诨的小玩意,这个可以有,但真正的现实生活的东西,必须有,《小姑贤》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准确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而现在的许多所谓的艺术家神经则是麻木的,是闭门造车,在闭眼瞎编。
我看到目前热播的好多影视剧,主人公住的是别墅,开的是高档轿车,吃的是山珍海味,坐火车必是包厢、软卧。生活真如此吗?现在的有些影视剧过分渲染奢华,渲染得已经远离了生活。到火车上去,还是坐硬座的多。我的堂哥,闯关东三十多年只回了四次家。今年我送他上车,他粗糙的大手里拿着一张无座的票。我很自然地问,卧铺没有了吗?他说:“有,没买,一天一夜就到了,还多花一百多块钱。人家不都坐硬座吗?”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而我这普通人,竟然也觉得坐卧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不坐硬座,但不能忘记坐硬座的人和坐硬座的感觉。不管怎么说,任何时代,节俭都是一种美德。
艺术家如果没有了普通人的感觉,就不能创作出好作品。习惯于跟大款握手,习惯于跟特权者握手,握得越紧,就越离老百姓越远,这对艺术家来说绝对不是好兆头!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