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份a.i.m. gallery 在香港半岛酒店举办的“艺术及文化预展”的作品
“过去内地游客来到香港做短期旅游,主要是为了购物,但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从珠三角、从江浙地区、甚至从北京,在周末或一两天的短假期来到香港,是为了看一场演出,或者看一场展览。而香港,除了流行文化的发达之外,小众文化如先锋话剧、现代舞、实验音乐、当代艺术等也都可以各自生存,这种多元的文化生态,构成了香港兼容并蓄的独特城市魅力。”10月1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朱经文在一场名为“香港·亚洲艺术先锋”的媒体见面活动上这样说。
由于地缘和语言的亲近,香港长期影响着广州的文化生活。从流行音乐,到港剧港片,从剧场演出交流,到当代艺术市场风尚,广州人都多少受到香港文化的熏染,对于香港在文化多元共存、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等方面做出的尝试,或许也能得到有益的启发。
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香港,历来是西方艺术盛事来到亚洲的首选城市,也是亚洲其他国家文化艺术传播至西方的窗口。在香港这方自由的舞台上,除了世界级的艺术家及作品频频亮相, 更难能可贵的是培育了不少小众艺术。当日的活动现场,来自文化界、艺术界的嘉宾对此都有很深的感触。
乐评人、影评人、诗人孙孟晋曾经在上海组织策划了上百场前卫、摇滚音乐会,并担任上海国际爵士音乐周的总策划。他感慨说:“在上海,实验话剧几乎活不下去,在香港就可以。香港可以有世界顶级的音乐演出,也可以有蓬勃的实验作品、先锋艺术、剧场艺术,高雅和草根都可以共存得很好。”他认为香港的实验艺术一直走在前沿,未来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
香港,一个文化多面体
这场媒体见面活动,以《香港·亚洲艺术先锋》艺术手册的出版为契机,展现了香港先锋艺术的动人魅力。
《香港·亚洲艺术先锋》带领读者游走在香港的电影、音乐、舞蹈、戏剧、当代艺术、美食生活各个领域:在百老汇电影中心,一年到头上映着各种主题的世界艺术电影,“一刀不剪”原汁原味影像故事触动着每一个热爱声光艺术的心灵;在红馆看一场近距离的演唱会对很多游客早已习以为常,但他们未必知道,大屿山梅窝还有着一片专属于原创音乐的世外桃源——银矿湾沙滩音乐节,以最贴近自然的方式享受音乐的感动;还有Clockenflap这个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独立音乐及艺术节,每年都齐集香港和世界各地的知名音乐人和艺术家,将中西音乐与艺术共冶一炉,在水泥森林里搭建出一片近在咫尺的户外游乐园,映射出香港东西并存、文化融合的鲜明表征。
你也许会感叹于实验性戏剧和舞蹈在香港的顽强生命力,可曾想过是因为这个城市开放包容的独特性格,孕育出一大批冉冉升起的青年剧团和年轻舞者。你也许会惊诧于本应是处于天平两端的“纯艺术”与“商业”在香港竟然常常相得益彰,可曾想过是a.i.m gallery这些“艺术与观者之间的超级红娘”,让艺术走进活生生的商业世界中,从而获得了更永续多元的发展空间——其实艺术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博物馆或大型歌剧院里,它更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香港旅游发展局大中华区域总监叶贞德女士表示,香港是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因此很多非主流的文艺创意都能够在香港的自由土壤上生长。“艺术的培育不应该仅仅是在令人敬畏的大剧院、博物馆和画廊中,它应该更多地融进生活、走进社区,这也是香港对艺术不一样的态度。”
野生的艺术力量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实验艺术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冯峰是一位同时进行当代艺术、实验设计、小说等多个领域创作的跨界艺术家,他从个人参与的展览——2001年在香港艺术公社的“城市俚语:珠三角的当代艺术”以及2011年由广州扉艺廊和香港艺穗会、赛马会艺术中心合办的“广东主义:一种地方性的博物志”为例,谈香港为艺术创作提供的自由包容的空间。他将香港的混杂生态比做他自己的作品“鸭兔”,又比做港式茶餐厅。“艺术不一定是在专业的场所中产生的,来自于生活中的艺术更有生命力。混杂包容的口味,就像港式茶餐厅一样,可以喝着洋酒吃烧鹅,来一杯咖啡混合着奶茶的鸳鸯,其精髓在于包容而独特。”
香港地窄人稠,大型表演空间其实并不足够。但由于香港独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反而孕育出特有的艺术生命力。香港作家、诗人、摄影师廖伟棠在座谈中举例说,香港空间狭窄,反而造就出舞台演出者多重空间的意识,很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腾挪;音乐人较少有优越的演出条件,只能在不同的环境如书店、工厂等场地即兴表演,应变能力和表演爆发力很强,以至于真正有机会在音乐节上表演的时候水准颇高,效果让人惊艳。在商业气息浓厚的香港,仍然为独立音乐留出了发展空间,几个著名的独立音乐节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之间。他认为香港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在野,“这种野生不是很张扬的那种,而是默默生长,像野花怒放枝蔓繁盛,又时刻感染着主流。”
将艺术糅合进生活
的永续道路
独立文化人潘少辉于2007~2012年出任广东现代舞团艺术总监,策划多个文化交流项目,其中“香港舞蹈平台交流计划”为粤港澳文化交流重要项目。潘少辉多次应香港政府邀请在不同的地标编演环境舞蹈,开创了香港的环境舞蹈先河,成为香港演艺界的盛事。在论坛中,他认为香港现代舞是亚太地区最前卫、最先锋、最有活力的。
目前担任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处荣誉顾问及香港舞蹈团顾问的邓树荣认为,先锋艺术可以改变对生活价值的追求,可以帮助人进行自我表达,并表达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因此,如何将最优质的剧场作品带给最多的观众、如何创作本土的长寿剧目对香港很重要。并且就香港先锋戏剧作品怎样保持国际水准,保持与国际对话的能力等问题展开了论述。
香港这片土壤能滋养如此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形态,与政府大力扶持密不可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朱经文表示:“香港是一个东西荟萃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及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我们的文化政策愿景,是使香港成为国际文化大都会。一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支持香港艺术界人士和团体的发展,亦积极开拓更多空间予青年艺术家和新进艺团,让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并为他们提供创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在香港“亚洲国际都会”这样的定位之外,这里有一种勇于尝试的氛围、一种对于艺术的纯粹热情,并将艺术揉合进生活的态度,因而滋养了无限的艺术爱好者在此发生,“做亚洲的艺术先锋”,这就是香港对待艺术的鲜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