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保利拍卖二十周年丨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

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2025-07-11

艺术发展到当下,“当代”忽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词,不论是自身具体创作的形式如何,很多艺术家都爱给自己贴上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标签。不过,虽然意大利的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是“当代艺术”的“当代”绝对不是仅仅指向当代正在进行或者发生的艺术,它事实上有自己非常明确的历史沿革。在西方艺术系统中,通常把杜尚、博伊斯开启的种种区别于写实、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形式定义为当代艺术。当然,也有其他对于“当代艺术”的不同定义。不过无论如何,在欧美艺术系统中,“当代艺术”的艺术取向是明确的,那就是“开放、自由、打开边界”的。

马塞尔·杜尚《泉》1917年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摄

约瑟夫·博伊斯《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1965年 视频胶片扫描

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则要复杂一些。它与艺术形式的发展有关系,但也没有特别紧密的关系,比如一些在西方艺术世界看来已经是陈旧的艺术形式,但在中国的艺术系统中,也被划入了当代艺术体系。这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与社会发展的特殊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国社会与欧美社会的发展语境显然是有差异的,不过它的总体特征就是与中国的思想以及经济的改革保持了一致性,并且与中国现实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

何多苓《上楼的人》
1996年作 布面油彩 144.5×114cm
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 Lot523
成交价:RMB 5,865,000

对于当代艺术的起源,在时间上,我们通常以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作为起点,在事件上,一些艺术史学者会把“星星美展”与“伤痕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起源。艺术家何多苓、罗中立、黄锐、马德升等,就是作为这些早期活动的参与者,被人们铭记到了现在。

黄锐《空间结构-17》
1984年作 布面油彩 74×74cm
北京保利2015年秋拍 Lot5533
成交价:RMB 517,500

而1980年代发生的“85美术思潮”“89艺术大展”等事件,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萌芽形成的源头和精神圣地。时间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逐步褪去了早期的稚嫩,也褪去了过分理想化的状态——它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鼓励国人向着市场方向努力的“南巡讲话”。这种声音,使得市场在之后的艺术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岳敏君《音乐》
1995年作 布面油彩 140×140cm
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 Lot4232
成交价:RMB 11,270,000

1991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杂志《艺术·市场》创刊,吕澎在刊物中发表了《走向市场》一文,号召“艺术为销售而生产”。虽然这样的口号看上去有些绝对,但之后当代艺术经历的一系列展览及活动,无论是国际知名的“威尼斯双年展”,还是1992年 “广州双年展”乃至1993年“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都是中国当时的社会语境对艺术市场介入所做出的一种回应。而这些展览受到关注,除了作品本身的因素外,当时的亚洲艺术投资热潮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当代艺术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陆续进入了海外,特别是欧美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

王音《月是故乡明》
2008年作 布面油彩 320×150cm
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 Lot6822
成交价:RMB 2,070,000

一些早期的艺术家聚居区,也因为艺术市场化的到来,慢慢得以形成。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北京圆明园画家村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歌手和艺术家,岳敏君、鹿林、杨少斌、王音等都是最初的居民。到了1995年,随着圆明园画家村的解散,艺术家们又发现了另一处艺术圣地:宋庄。诸如方力钧、刘炜等,最早搬到了宋庄。并且随着宋庄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宋庄的艺术家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庞大。这些事件在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在1990年代走向世界化的同时,也开启了市场化的里程碑,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

方力钧《系列——之五》
1990年作 布面油彩 81×100cm
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 Lot3744
成交价:RMB 18,400,000

也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艺术家们从1980年代对形而上领域的执着开始了转向,告别了对“真理”“本质”“终极关怀”的追求,与市场和时代文化更为密切的一些形式得以流行:“新生代”“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艺术”“新绘画”“卡通一代”等艺术形式登上了当代艺术的舞台,艺术手法也越来越多元化,装置、影像、行为、数字科技等综合艺术大行其道。

尚扬《蛇年风景》
2001年作 布面油彩 118×406cm
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 Lot6710
成交价:RMB 12,420,000

不过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的方向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到那次危机的太多影响,反而开始强势崛起,于是,中国本土文化和收藏影响力开始不断增强。一方面,中国艺术家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大量地参与欧美艺术体系内的艺术活动。另外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被众多当代艺术家重新审视。欧美当代艺术的“世界中心”地位,随着了解的深入,自然而然地在心理作用上被部分消解了。一批当代艺术家,诸如尚扬、张晓刚、周春芽、曾梵志、王川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对传统的审美与文化问题进行的探讨,只不过他们使用的艺术方式仍然是当代的。

张晓刚《全家福》
2005年作 布面油彩 280×450cm
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 Lot4439
成交价:RMB 29,325,000

与此同时,艺术生态也在经济的支持下,在全国建立起来,大量的艺术区成立。在北京以798为代表的艺术区大量出现,如宋庄、草场地、黑桥、一号地;其他城市,例如上海的莫干山50号(M50)、昆明创库、成都蓝顶艺术中心、重庆坦克库等等,也不断出现;大量的民营美术馆与经营性画廊也诞生了,一些海外的艺术机构也因为市场进入中国。这些机构的建立,为当代艺术生态的形成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也为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比如职业策展人、艺术家,提供了基本的生存和工作的土壤。

周春芽《3个TT》
2007年作 布面油彩 220×320cm
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 Lot4441
成交价:RMB 23,575,000

市场中“天价”现象频出,也让当代艺术获得了不少的关注。而一些重要的拍卖行,诸如保利等;一些重要的本土画廊,诸如唐人、蜂巢、站台、玉兰堂等,支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交易。这些景象,让人们看到了当代艺术在中国普遍性的传播正在成为一件越来越有希望的事情。

曾梵志《智者(双联作)》
2012年作 布面油彩 400×200cm×2
北京保利2021年秋拍 Lot2921
成交价:RMB 35,650,000

到了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已经不断绵延与革新了四十多年,它已从最初的草根、边缘阶段发展为当代社会主流,并在当下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即使经济环境面临挑战,艺术活动与交易仍持续活跃。所以,我们相信中国当代艺术,正如四十多年前它诞生时一样,即使面对困难重重和社会语境的不断变迁,它还是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塑性!

——文\李国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