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佳士得香港春拍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8-05-18

5月26及27日,佳士得香港亚洲当代艺术晚间及日间拍卖将呈献多位重要中国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创作年代横跨三十载,以期为藏家提供一个宏观的中国当代艺术面貌。

拍品中,不仅有来自那些早在1990年代便已登上国际舞台的艺术家——如周春芽、张晓刚、曾梵志、刘炜、刘野、余友涵和李山等——的作品,也有年轻一代如黄宇兴、袁远、赵赵、陈彧君和由金等人的代表作。早期的中国艺术家当时大多以创作人像油画为主,以响应有关人生和社会的议题;年轻一代则更集中地选择了对抽象、空间和色彩的探索。

从晚间拍卖中周春芽和曾梵志的近年大幅自然风景作品可见,作为前辈的他们亦不断突破自己的框架,成功表达出一种兼具宏大气派和东方抒情味道的油画杰作,为中国当代艺坛延续不断的惊喜。

周春芽的作品有着非常独特且迷人的艺术风格,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他将德国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相融,缔造出《桃花系列》极具象征主义精神的绘画性视觉语言,使得他成为当代艺术体系中鲜明的个案代表。

曾梵志的创作风格与题材多变,主要包括人像及抽象风景。《无题 07-10-6》是“抽象风景”系列的代表作,融会速度、动态及造型等多方面的线条研究。《无题 第二号》则是曾梵志从“面具”系列后开创抽象发展的一件重要转折点之作,预视了日后的“乱笔”风景系列的来临。

《肖像》拥有“面具”系列中所具备的多种特质:主角穿着夺目的红色西装,笔挺地站在一个无法辨识的背景之前,放眼凝视着模糊暧昧的空间。

刘野的早期作品《无题》构图非常引人入胜,简单的空间分割其实经过精心安排,让握着手枪的主角和延伸到画外的黑影产生互动,成功营造了一场紧张的心理游戏。

黄宇兴的《宝岛》利用另一个视角去塑造一种新的维度空间方式的虚拟场景。在“宝藏”系列中,黄宇兴展现永恒的“时间”和复杂的“人性”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如何冲突和消融,将人的生命状态置于一种与主观化的世界中,以互动的关系来讨论。

观看袁远的《彼岸 3》是一趟时空穿越之旅。映入眼帘中显赫而复杂的布局,戏剧化的空间感与光线,镜像边缘的缝接与空无一人的迷惑,都使人迷失于目眩神迷的时光隧道。

由金在《悄悄话》通过充满激情的用色方式和层层递进的空间打造出画布上千变万化的精彩世界,乍看之下杂乱无章的画面,实则经过艺术家巧妙的布局,将现有的图像打碎,以多角度的方向将多重空间、景深和视角在平面的画布上重新组合,引领观者的视线向更远处延伸,构建出无限的空间深度。

几位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在处理空间方面各擅胜场。赵博在作品《无题》中,运用了标志性的快速移动的线条、纷飞复杂的色彩来描绘一个密闭空间。强烈的光源照亮在画面的中心,拟人化的火烈鸟离奇地出现在这个不恰当的地方。陈彧君的《临时家庭 No.131216》代表着其对家乡与宗族的情愫以及对侨乡文化的感悟。赵赵的“星空”系列源自排列满布弹孔的玻璃,在重迭折射中瞥见仿似星宿的纹理。在形式转换中,他保留绘画独有的线条感与肌理。

张晓刚“血缘”系列及刘炜“你喜欢我吗”系列都是1990年代中期不少海外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印象。两位艺术家主观地创造出带有个人风格的人像,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与意义。张晓刚笔下那些目无表情的肖像象征性地探讨了有关个人与血缘家庭及政治大家庭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刘炜,他的人像通过丑化的手段去挑战中国过去学院教育对美感的无上权威和标准,释放了当时年青一代的内心压抑,以及在中国开启了一个美学的新路向。

“政治波普”是另一个1990年代的重要风格,代表人物包括了李山和余友涵等人。李山的《前胭脂帝国 (一)》及余友涵的《无题》利用文革时期的毛泽东肖像来勘探用色与对文革的回忆,而李山的动物肖像却象征着社会里不同的标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