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星美术馆于2025年06月29日向公众开放年度大型展览:《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该展是START星美术馆开馆展的第四部分,试图讨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提出"谁是艺术家、什么是艺术"的基本问题?这样一场持续半年的大型展览,其作品的构成及其问题讨论的延伸将深具意义。
START星美术馆历时三年布局四个开馆展,象征意义和价值立场坚定而明确。成为一家国际专业美术馆机构的格局和视野可谓是工整开局。已经完成的第一季《开启》、第二季《述而刹那》、第三季《边界》,先后历经2年时间的呈现和讨论,展出国际国内最先锋和重要的艺术家数达170多位,贯穿了196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的结构性特征和变迁历史,在趋势和影响力方面可谓笔笔沉重。而即将到来的这场第四季收官之展更是意味深远,值得更多维度的思考和讨论。
展览现场,《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START星美术馆,2025年©START星美术馆
START星美术馆自2022年12月30日开馆,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展示出个性鲜明的责任和使命。其创始人何炬星先生及其带领下的专业团队更是像齿轮咬合一样工作,将累年积攒的心血与才华倾注在事业的播种里。
展览现场,《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START星美术馆,2025年©START星美术馆
开馆不到900天,START星馆已经先后推出了七个长期实践性系列,包括:"放映计划"、"艺术家谱系研究"、"零度雕塑计划"、"城市艺术家档案"、"长桌会议"、"时间轴出版计划"、以及"1960年代以来的世界史个案研究"等,从展览实践、学术研究到出版和文选,表明了机构从艺术、人文和社会现实等各个面向的立馆之基础,布局严谨专业,初步赢得了良好声誉。
展览现场,《我看见黄金铺道的上海》,START星美术馆,2025年©START星美术馆
同时,START星美术馆独具眼光的收藏线索以及执念不忘的社会之责任也是有目共睹。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横跨1960年代以来不同时代文化下创作表达,囊括的艺术家包括:Marina Abramović、Alighiero Boetti、陈箴、Ángeladela Cruz、Richard Deacon、Olafur Eliasson、方力钧、关伟、Damien Hirst、黄然、Sophievon Hellermann、Anselm iefer、李松松、刘小东、Nate Lowman、陆平原、厉槟源、罗中立、马可鲁、毛旭辉、蒲英玮、Sterling Ruby、沈小彤、舒群、Katja Seib、KarinS ander、王广义、王庆松、王玉平、Mary Weatherford、Troels Wörsel、向京、夏小万、肖鲁、余友涵、张恩利、赵刚、郑国谷、周轶伦等共39位艺术家,及其更多的代表性作品。
王广义,《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
1989年纸本综合材料
19×23cm;20×16cm;20×16cm;20×18cm
张恩利,《上海先生》,2021年,布面油画,380×300cm
(左)毛旭辉,《红色剪刀》,布面油画,200×160cm,1998年(右)毛旭辉,《倒立的红色剪刀》,布面油画,200×170cm,2003年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黄色日光》,铁,单色灯,电线,镇流器,三脚架,直径150cm,2005年
达明恩·赫斯特,《沸石混合物》
1999年,布面家用亮漆,直径304.8cm
舒群,《绝对原则1号》,1984年,布面油画,160×200cm
理查德·迪肯,《锁》,1990年,压层纸板、铝板、乙烯基,242×382×301cm
安塞姆·基弗
《我曾见过雾之国,我曾为英格博格·巴赫曼吞下雾之心》
1997年,布面丙烯、虫漆和铅,600×800cm
刘小东,《青藏铁路》,2007年,布面油画,250×1000cm
陈箴,《游戏桌》,1996–1997年
硬币、木、金属、瓶,120×360×500cm
关伟,《小玩意》,布面油画,87×46cm×10,1990-1991年
黄然,《一张(多险的)自画像》,布面油画,120×100cm×8,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