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7-12-05

在经历了巨大的文化禁锢之后,80年代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年代。本次秋拍我们精选了80年代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梳理了80年代这个极其重要又特殊的历史阶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国当代艺术起始阶段的亲历者,在中国文革后新生艺术发展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甚至在当今艺术界依然独占鳌头的艺术家。

当代艺术夜场

拍卖时间:12月19日(周二)晚上9:0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B厅

“星星画会”的艺术运动就发生在1979年的北京,艺术家们提出“要艺术创作自由”,连续举办了两次展览,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一股自由创作的风潮,其影响波及全国各地,同时也被当做西方媒体报道的抢手货。艺术家用当时看来十分离经叛道的创作形式,表达对人性苏醒、个体自由的强烈期盼,以及对种种欺骗、束缚的厌恶和反抗。

黄锐是星星画会的组织者与中国先锋艺术带头人之一,他和其他22位艺术家,在“星星美展”展示的带有西方现代派风格的艺术作品以极富创新性的艺术表现,震惊了刚刚从文革中恢复的中国画坛。《来信》是黄锐难得一见的早期创作,画面布局显示出黄锐一贯的缜密风格,并透露出对文字与图像的游戏之味,使作品在调侃之余不乏严肃意味。

夏小万在80年代活跃的艺术家中是独特的,本次夜场推出的《远人》是夏小万早期“天地荒原”系列作品之一,该系列作品流露出18世纪西班牙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戈雅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并带有宗教意味,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独树一帜。

丁方的绘画在80年代初的创作早期,多以描绘北方农民劳作生活的场景为主。画面中,山如人、人如山,他以强调精神层面的艺术,描绘出包含历史沉淀的厚重与沧桑,为笔下的每一个人灌注了生命的厚度,向我们展现出黄土高原人民坚韧不拔的灵魂和难以撼动的自强与淡然。《浇灌》是画家重返高原、行走体验农民生活境遇不久创作的,在多部艺术史文献中出版,亦出现在丁方的权威画册当中。

八五美术运动”时期,出现了许多艺术群体活动,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对“现代性”的诉求和对各种艺术语言(现代语后现代、传统与西方等)的探索。无论从观念语言,还是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看,“八五美术运动”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革命性突变现象。在此阶段,再现现实和人的存在主题时,接受了学院训练和西方现代艺术熏陶的艺术家们采取了更为抽象画和概念化的表现方式。

王广义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代表,被称为“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他的创作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符号。他的《毛主席在延安》创作于1988年,显示出王广义从“红色理性”系列向“毛泽东”系列创作的重要转变。

作为“后八九”艺术的重要代表,李山的创作历经风格变化,却从未失其独特与激情。无论是《扩延》系列还是《胭脂》系列,均显示出一个时代的鲜活面相,李山以敏锐的感受力和颠覆性思维,使创作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象征。《扩延之二》创作于1985年,曾展出于香港艺倡画廊“李山——通往胭脂帝国之路:1976-1992年作品”中。画家在灰色背景上描绘出不完整的圆形,似乎将一个圆形整体分成两部分,潦草含混的边缘仿佛在灰色背景中激起“波澜”,给观者带来一种矛盾与不安的精神感受。

相关新闻